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刘禹锡的怀古诗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02日   07 版)

        ■潘向黎

        论怀古诗,必须说到刘禹锡。他的怀古诗,识见剀切,语多警绝。仅《金陵五题》,问世后就让白居易读了“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而且指着其中《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句,说“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白居易没有具体说激赏的理由,但李慈铭的看法大约给出了解释:“二十八字中,有无限苍凉,无限沉着,古今兴废,形胜盛衰,皆已括尽,而绝不见感慨凭吊字面,真高作也。”(《越缦堂读书简端记·唐人万首绝句选》)

        这二十八字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其《金陵怀古》也有奇气、字字精神:“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十字真是字字立于纸上。这是名句,也是刘禹锡怀古诗中蕴含的主题,它道出了一个至理: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如果统治者昏聩腐朽,地形再险要都无济于事。结尾则暗讽唐代统治者并未吸取历史教训,自以为关中百二山河之险可以依仗,沉溺在享乐之中,连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都还在流行,借古讽今,意味无穷。前人赞叹:“才识俱空千古。”    

        确实,刘禹锡的怀古诗,在见识上是超过唐代绝大多数诗人的,包括杜甫。杜甫对诸葛亮是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来无条件推崇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最后两句不好,简直抵消了“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半的好。

        来看刘禹锡如何写同一个题材: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蜀先主庙》)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十个字说尽了刘备一生的功过得失: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这样的贤相帮他建立蜀汉政权,可惜嗣子不肖,刘禅全然不能效法父亲的德行。结果呢?只落得蜀国原来的妓乐们,在魏宫的宴席上歌舞。这一舞,蜀之亡国便无须明言了。“凄凉”二字涵义自深,蜀亡令人感到凄凉,同时面对国势衰颓而当权者仍不知重视人才的现实,诗人更感到无尽凄凉。再一层,刘备英雄一世,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地辅佐,转眼基业被庸碌无能、全无心肝之辈断送,而后人未必能吸取其中教训,盛衰转眼,兴亡无情,思之能不令天下人感到凄凉?

        刘禹锡等于在说:人才决定兴亡成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相形之下,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将蜀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诸葛亮不幸早逝,而“运移汉祚终难复”将原因又归之于国运使然——汉祚气数已尽,诸葛亮也无力回天,为尊者讳复为贤者讳,没有触及失败的真正原因,更没有揭示历史规律的洞见。而刘禹锡,他是审视的,眼光是洞穿历史和现实的,他相对超然,所以他的见识一点不曾拖累了才华。

        刘禹锡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最臻神妙:“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借西晋灭东吴事,兼及六朝衰亡,证明山川之险、防御之固都不足恃,人事昏庸必定导致覆灭,可叹此后几代统治者也未警醒,以至于历史一次次重演,六朝均国祚很短而相继灭亡。如今终于天下统一了,旧日堡垒都残破于秋风芦荻之中——及时总结历史经验也好,不铭记败亡教训也罢,兴衰成败都是人的事情,大自然是永恒的。

        “随手插得‘几回’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亦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六朝纷纷”,“不足当其一叹”,在其他唐诗中,似乎都不曾领略到这样的力量和魅力,因此如果有人将刘禹锡这首列为唐代怀古诗之冠,我会欣然赞同的。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