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靠戏吃饭的人们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02日   07 版)

        ■李楯

        20世纪上半叶以前,京剧、昆剧的主体都是作为传统汉文化的组成部分存在的,也就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存在的。在那时的社会中,戏,是人们生活的部分;戏,浸淫、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和行为方式。

        人们由戏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特别是沉迷于戏中的人们和靠戏生存的人们,他们有着一种与常人有别的组织、言语和行为习惯,也就是一种在那时存在的汉文化传统中的会社,以及,一种行话,和一种规矩。

        戏,是娱乐,但戏能使看戏的人和唱戏的人程度不等地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反省人生。同时,由戏联结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的一种结构和行为规则,同样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这里我们要讲几种人:唱戏的、听戏的、捧角的和票戏的,以及,操办、经营演出的。

        先讲唱戏的。职业的班社和商业的演唱,应是在宋元时代开始有的。到了清末京剧形成时,也就是我们能说得比较清楚的时候,唱戏的这个人群的边界,应该是很清楚的了。进入戏班,成为一个职业演员,必须是科班出身,或正式拜职业演员为师学艺的人。

        在戏班制的时代,演员搭班唱戏。到了明星制的时代,名角可以自己组班,但绝大多数演员还是搭班唱戏。一个戏班成立,以及有哪些演员进入这个戏班唱戏,在官府中是有报备的。

        清末民初,当时,有多少人靠唱戏谋生呢?找不到完整的统计数字,但数量肯定不小。当时的北京,人口大致是七八十万,不足百万;1925年,大概是一百二十万,戏班应有几十个。上海,1862年大致是六十万人,1905年是一百三十万人,1920年,是两百万左右。天津,1906年是三十五万,到30年代,也不过是百万人,而以京剧、昆剧为生的戏班子,应有几十个。河北中部的农村,职业的昆弋班子,也应有几十个。这些戏班子,都是靠市场活着的。那时候没有财政补贴。

        在汉文化圈中,自戏诞生以来,就有女演员,也有男演员。男女同班、同台的,大概元代就有。但也有戏班中全是女性或全是男性的。后来,北京、天津、上海都有全是女角的女班,后来也叫“坤班”。

        既然全都是女演员,那当然生、旦、净、丑全得由女性来,坤角花脸、武生,甚至是“猴戏”都演。演出的城市,有上海、天津、北京、苏州、杭州、武汉、营口、哈尔滨,以及,山东的一些地方。

        1894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上海有了第一家演京剧的女班戏园。1900年,天津、苏州都有了女班;而且各个城市的女班,往往都不止一个。上海有美仙、群仙、女丹桂,天津有陈家、宝来。后来,北京的城南游艺园(1918年建,在北京香厂路地段,周围有新世界游乐城、城南公园等,时集娱乐、休闲、餐饮等于一身,有“小上海”之称。1928年后衰落,现已踪迹全无)更是坤班的一统天下,梅兰芳后来的夫人福芝芳、以及孟小冬都是当年城南游艺园的知名演员。

        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男女同班同台演戏,北京先有俞振庭的双庆班实行男女合演,后来,三乐、太平和、喜连成,都有男女合演。第二年,又禁男女同台演戏。但独立存在进行商业演出的女班依然存在。到了1918年,《京师警厅管理规则》又允许男女同班,但必须坤角与坤角相互配戏,“不得男女合配”。

        1930年,在北京,大学男女同校。1931年,京剧男女同台。雪艳琴与杨宝忠、周瑞安(武生)组班。

        再讲听戏的。听戏的人,太多了,城乡各类人等,曾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数量很大的人群。当时,听戏,有在戏园子里听的。农村,则是在场院上搭台,很多寺庙就有戏台;江南水乡,台在岸边,乘船看戏。城市中还有在会馆中唱的戏、在饭庄的戏台上和在大户人家的厅堂内或院子里唱的堂会戏。至于宫廷、府邸中演戏,就更不用说了。

        再讲捧角的。一般捧角的,类似今天的“粉丝”,先是自然形成的。听戏,喜欢听什么戏,在这类戏中又喜欢听谁的。他们形成了某类戏、某个演员的“基本观众”。这是戏园子中,最一般的,在现场捧角儿的。另有些人,有钱、有闲,捧角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件事。

        更有一些人,出钱捧角儿,为自己捧的角儿置行头,组班子;订座,请人听戏。还有一些人,会通过报刊写文章来捧角。有时报刊也会发起评选最受欢迎的剧目或演员的活动。比如,1927年《顺天时报》发起的旦角名伶新剧夺魁投票、1937年《益世报》发起的童伶竞选。类似今天“包装”演员的事也有出现,只是远不及今天的经纪人、经纪公司的行事而已。

        又有更少的一些人,与演员有来往,一些人甚至和演员有密切的往来,甚至能对演员表演品性、台风、演技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像梅兰芳周围的梅党和程砚秋身边的程党。他们中间有文化人,有银行家、经营企业的人,或军政方面的人。

        还要讲讲票戏的。票戏的人有多少呢?他们的聚合,在一个时候相对固定的组织——票房以及昆曲的曲社、河北农村的昆弋子弟会,曾经有很大的数量。

        京剧,在北京20世纪50年代,只要是个相对人数比较多的单位,就有“业余京剧团”;公园、路边,可聚集处,有比较固定的人群拉着胡琴唱;有的地方,有锣鼓,整出整出地唱。有名的票房,比如北京的翠峰庵,成立于同治年间,是清宗室载雁宾所创。春阳友会,1914年成立,存在了几十年。有名的票友,像包丹庭,老生、武生、小生都唱,梅兰芳、尚小云都向其请教。

        (《中国戏七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