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微软公司和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屡因版权问题被告上法庭。1月5日,美国知名作家尼古拉斯·巴斯贝恩和尼古拉斯·盖奇向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微软和OpenAI使用他们书中的信息来训练包括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这两家公司的行为构成“对版权作品的恶意大规模窃取”。此前,这两家公司已经遭到多名美国作家的起诉。
微软和OpenAI面临的诉讼浪潮还不止于此。2023年12月27日,美国《纽约时报》也对微软和OpenAI提起诉讼,成为第一家起诉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侵权的美国大型媒体。
据美联社报道,《纽约时报》去年4月开始与OpenAI和微软就版权一事谈判,未能谈拢。同年12月27日,《纽约时报》向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书称,OpenAI和微软“试图搭《纽约时报》在新闻领域巨额投资的便车,在未经许可或未付款的情况下利用《纽约时报》的内容制造替代产品”,“如果《纽约时报》和其他新闻机构无法制作和保护独立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产出将会减少,社会将付出巨大代价”。
在算法、算力之外,数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三大支柱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数据采集过程的合法合规问题突出,这在本次诉讼中可见一斑。由此可见,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渗入日常生活、赋能各行各业的同时,诸如侵犯数据隐私、侵犯版权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因此,监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相较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美国相关立法进程明显滞后,各科技公司也呼吁美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尽快采取行动。
国际社会呼吁,人工智能治理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开展广泛对话,不断凝聚共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的,要带着“一种紧迫感、一种全球视野和一种学习者的心态”来应对这项技术,各国应展开协调并设定红线,争分夺秒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法治日报》1.23 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