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明的经历常被简化为一个“爽文”故事:因煮泡面而灵光乍现,随后发现了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进而研发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使全球每年近千万孕妇受益。他也因此集齐了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并在2023年底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现实不是“爽文”,泡面没有魔法,卢煜明也没有主角光环。“其实我做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做了22年,中间可能试过10条‘路’都走不通。但我想,这对科学家而言是很正常的。”他感慨道。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卢煜明和妻子黄小玲决定离开英国,回到故乡香港。“在英国读书多年,我们一直在等待回来的机会。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将来肯定是在中国。”多年后回看,那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卢煜明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在科研中做过什么、哪些做错了、将来应该怎么做……“我现在经常会想,如果不是当时决定回来,也许我还在旧的方向上走”。
所谓“旧的方向”,源于一次闲聊。早年间,卢煜明在牛津大学医学院求学,在妇产科实习。当时想要检测胎儿是否会患有遗传病或染色体疾病,只能接受羊水穿刺。而每一次穿刺,都可能造成胎儿损伤、流产等严重后果。
难道没有更安全的办法了吗?1989年初,卢煜明和朋友聊起困惑,讨论能否通过孕妇的血液样本来检测胎儿的DNA。越聊越觉得可行,他找到一位教授,请求借用对方的实验室。可当研究真正开始,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即便在孕妇的血细胞中找到胎儿的DNA,含量也非常低,无法实现临床应用。研究陷入了“死胡同”。长达8年的时间里,卢煜明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黄小玲——在牛津大学研究半导体物理学的香港同胞。两人相知相恋,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
转机出现在卢煜明决定回国后。他无意中看到两篇论文,文中提到从肿瘤病人的血浆或血清中检测到了肿瘤基因。“胚胎细胞和癌细胞有相似之处,都是寄宿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如果肿瘤基因可以从血浆中找到,那胎儿的DNA应该也可以。“我当时想,也许我以前定错了研究对象。我应该从孕妇的血浆中找胎儿的DNA,而不是血细胞。”卢煜明迫切地想尝试,但传统实验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把血浆丢掉,因此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提取血浆中的DNA,再加上刚刚回到香港,手上一没资金、二没资源,又能做什么呢?
那一刻,在英国煮泡面的经历突然给他提供了灵感。“我的‘中国胃’不太喜欢英国的食物。每当我受够了,就会回宿舍煮泡面。我想,能不能像煮泡面一样把血浆煮一煮?”他也没料到,这个看似有点疯狂的想法,竟然真的成功了。“我把血浆煮了5分钟,然后取一点点来检测。结果那一点点,就让我获得了来自胎儿DNA的信号”。
“快煮血浆”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人以为这是成功的关键。但卢煜明觉得,最关键的其实不是“煮”,而是“煮什么”。“‘宝藏’不在血细胞里,而在从前被我丢掉的血浆里。这就好像我去银行取钱,一直想要打开保险箱,没想到钱根本不在箱子里,反而放在外面,到处都是。最明显的地方,原来才是最难找的地方。”终于,卢煜明于1997年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存在胎儿DNA》,突破性地提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前景。10年后,他和团队证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地筛查唐氏综合征;14年后,他们发布世界上第一个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
其间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卢煜明很少提及。他一再强调,自己已经足够幸运,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一个科学发现要过很久才能进入应用,而他们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不到10个月这项技术就推向市场。目前,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卢煜明对此感触良多:“其实在科学上,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生活中,卢煜明有不少爱好:旅行,不带任何目的,只是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摄影,不仅痴迷于“拍”,还学会了冲晒相片;看电影,尤其喜欢科幻片,因为会让人产生“到了未来世界的感觉”……灵感的获取,对卢煜明而言似乎太过轻松。常有年轻人向他讨教秘诀,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对科学真的有兴趣,然后要试着放松下来,享受生活和科研的过程,和团队打好配合。“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可能独立做完所有事情。当你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大家一起合作,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才有可能都得到平衡。”
近两年,卢煜明频繁地谈起癌症。“我们想象一个很有趣的画面:把DNA看作一条火车轨道,把癌症信号看作轨道上方的红绿灯。红灯一亮,控制闸下来,把轨道切断。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根据DNA断的方式来检测一个人有没有得癌症?”
目前,卢煜明带领团队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60%的病人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期就被检测到,这会大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他说,鼻咽癌只是第一步,这项技术未来还可应用于肝癌、肺癌、大肠癌等的检测上,同时还可用于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内供体DNA浓度,来判断是否发生排斥。“很多人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我相信21世纪注定是生物学的世纪。”卢煜明说,他开始这段旅程时,还没有人类基因组序列,就像一个水手去太平洋航行,却没有地图。不过,科研就是这样有趣的工作——去往无人踏足的神秘之地,发现前人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环球人物微信号 1.22 许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