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1月20日 星期六

    骚扰电话为什么对你“了如指掌”

    《 文摘报 》( 2024年01月20日   06 版)

      “我们这里有精选的几只股票,推荐您了解下!”接到这通电话后,老杨很生气,直接挂断电话,把来电号码拉入“黑名单”。

      让老杨想不通的是,现在的骚扰电话都像“长了眼”一样,对自己的需求“了如指掌”。不久前,老杨下载了一款炒股软件,刚开始使用,当天就接到了荐股电话。“对方是机器人,说是有几只股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未来会有‘行情’。”老杨说,此后类似骚扰电话层出不穷,一天至少四五通,多的时候十来通。

      这类骚扰电话也让李先生不堪其扰。“不接怕错过工作电话或快递电话,接了后也屏蔽、举报过,但没啥效果。”李先生说,这些由机器人拨打的骚扰电话会不停更换“马甲”来电,即使“拉黑”也没用。

      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电话营销正大行其道。骚扰电话缘何越发精准?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商家在商品简介中声称可以提供“精准客户手机号”,其客户信息的采集渠道包括短视频平台和“达人种草”类平台,且该商家表示“我们不会干违法的事”。

      “通过此类渠道获得的用户信息有可能是用户‘授权’提供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举例说,在一个二手车交易App里,客户想要了解某部车的底价,需填写手机号。如此一来,平台、二手车商、第三方销售人员可能都会获取该联系方式,“仔细查看软件的用户协议,会发现平台会要求用户‘授权’提供大量个人信息,甚至是以‘捆绑’方式向多方提供。”

      某“种草”类社交App的隐私政策提示,该App会将用户个人信息与“商业合作伙伴”进行“必要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平台第三方商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广告和统计分析类合作伙伴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使用,个人信息攫取和电话拨打效率大大提升了。”网络安全专家荣文佳说。“你在购物App上的交易行为,在短视频App上的浏览习惯,在社交App上的发帖回复,背后都有人工智能在打‘电子标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户画像’。”这些“电子标签”会被脱敏并深度加工,而后分享给各大App的合作机构,而合作机构又能通过一些手段就这些“电子标签”与相应用户重新关联,这就是推送广告和推销电话都越来越精准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治理骚扰电话取得一定成效。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骚扰电话根治存在难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推销需求长期存在。

      专家提示,就普通用户而言,防范骚扰电话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启手机自带的“防骚扰”功能或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骚扰电话拒接”服务;二是关注微信公众号“12321受理中心”,点击“我要投诉”填写相关信息;三是遭遇骚扰电话“轰炸”时,保留相关证据,拨打110向警方报案。

      (《新华每日电讯》1.11 颜之宏 赵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