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干部驻村”带来什么

    《 文摘报 》( 2024年01月10日   01 版)

        20年前,浙江省委提出,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派驻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这一制度在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率先取得成效后,在之江大地全面铺开。

        2003年以来,浙江省陆续选派驻村指导员46万多名,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亿元,落实项目58万个。一批批青年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入农村社区,履行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发展参谋员等“七大员”职责,帮助解决群众各类实际困难超过189万件。

        从一域到全省,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从驻村拓展到驻社、驻企。从听不懂村民方言、没接触过工程建设项目,到与农户无话不谈、熟练调解邻里矛盾,再到组织防范台风转移、发现工程审计问题,经历3年驻村工作,柯桥区兰亭街道党工委委员徐秋佳逐步变成村民口中的“泥腿干部”。

        为保证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浙江省委组织部明确导师“传帮带”,科学设定任务清单,建立干部驻村“成长档案”,将驻村服务解难题作为提升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磨刀石”。

        经过20年先行先试,绍兴市驻村指导员制度已形成“五个一”的制度体系:“一室”即设立常驻村办公室,“一簿”即每周必记《民情日记》,“一会”即每周一次民情分析会,“一考”即履职情况与村干部岗位目标捆绑考核,“一评”即常驻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每年民主评议驻村指导员工作。绍兴市委常委、越城区委书记徐军说,20年的积蓄和沉淀让干部驻村制度化、常态化并不断丰富发展,成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

        (《瞭望》2024年第1期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调研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