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戏虫之乐

    《 文摘报 》( 2023年12月16日   07 版)

        ■[美]吉尔伯特·沃尔鲍尔

        将鸣虫作为宠物的习俗很可能源于中国,之后传到了日本。1928年,中国昆虫学研究先驱徐荫祺写道:“它们悦耳的美妙颤音或‘歌声’……自古吸引着中国人的关注。”杰出的汉学家伯特霍尔德·劳弗1927年为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博物馆写的宣传册上说,早在唐朝中国人已开始笼养蟋蟀来享受它们的歌声。

        13世纪早期,宋朝的一位国家官员贾似道写了一部《促织经》,直到19世纪仍然非常有用。劳弗说:“这位作者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蟋蟀爱好者,他将自己熟知的各个种类的蟋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精细的分类,并详尽记录了饲养方法。”劳弗进一步写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颂》早已有过对蟋蟀的赞颂。

        当时的人们喜欢蟋蟀在房屋周围或床下活动时发出的唧唧啾啾的鸣声。蟋蟀被视为寓意美好的动物,如果炉灶边有很多蟋蟀,就预示着这户人家财运亨通。秋天蟋蟀的歌声响起时,便意味着纺织工要开始工作了。

        蟋蟀发出的声音……让中国人联想到纺织工手中梭子的咔嗒声。因此蟋蟀在中国又有一个名字叫“促织”,意思是“敦促织布的人”。

        公元8世纪时,有一本中国的书上说,“宫女”抓来蟋蟀,放在金制的小匣子中,搁于枕边,便可以在夜间听到蟋蟀的叫声。老百姓用的小匣子则是用竹子或木头做的,其中有些可称得上不折不扣的艺术品。后来,人们冬天装蟋蟀的匣子是用葫芦以手工制成。

        这种葫芦是放在陶土模子里强制成形的。将未来会长出葫芦的花塞进模具中,葫芦会长成模具呈现的各种形状。为宫里定制的葫芦匣子,其内部的表面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

        20世纪20年代以及之前很长时间,中国的市场上曾出售蟋蟀。过去,人们会在家中饲养数百只蟋蟀,有时甚至会专门修建几个房间,在里面放上陶罐,用来在夏季安置蟋蟀。财力雄厚的“蟋蟀养殖者”雇专家照料自己的“存货”。在夏季,蟋蟀通常被喂以新鲜的黄瓜、莴苣以及其他绿色蔬菜。冬季时,人们将蟋蟀养在葫芦中,喂以切碎的栗子和黄豆,而在中国南方,人们喂给蟋蟀的通常是剁碎的鱼、各种昆虫,甚至还喂一点蜂蜜作为“补品”。

        在中国,斗蟋蟀是从宋朝以来广受欢迎的一项娱乐活动。对很多人而言,斗蟋蟀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爱好;对于那些赌钱的人来说往往会上瘾——有时赌的数目很大——他们把钱押在斗蟋蟀的结果上。据徐荫祺说,在广州,单单一场比赛,蟋蟀主人和看客押下的赌注总额有可能高达10万元。

        在我们继续详细了解斗蟋蟀之前,应先搞清楚蟋蟀为什么鸣唱和打斗。这对于大自然中的蟋蟀究竟有何生物学意义呢?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交配和繁殖。我们从罗伯特·马修和珍妮丝·马修那里得知,雄性田蟋蟀能够“演唱”两首截然不同的曲目。我们常听到的叫声是一首响亮的“召唤之歌”,用来吸引雌蟋蟀前往雄蟋蟀的洞中。交配之后,雌蟋蟀便会离开,通过长长的矛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土壤里。另一种声音是“雄赳赳的进攻之歌”,由于音量较小,通常不太能听到,与呼唤声区别很大,是雄蟋蟀为争夺洞穴所有权所发出的声音。这场争夺战中的失败者会落荒而逃。

        L.H.菲利普斯二世使用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这种雄赳赳的进攻之歌对于雄蟋蟀有着很强的震慑力。他们先在大量雄蟋蟀身上涂上识别标记,然后将一对对素未谋面的雄蟋蟀放进非常小的匣子内,于是它们会频繁地交锋打架。观察了多次打斗后,两位科学家对经常战败的蟋蟀进行麻醉,让它们前足上的耳朵失去听觉。然后将这些聋蟋蟀与之前战胜过它们的蟋蟀重新配对比赛。结果是以前的那些常败将军几乎每次都打败了之前的胜利者!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失去听觉的蟋蟀因为听不到对手的叫声而不再感到受威胁。另一方面,那些没有失去听觉的雄蟋蟀之所以输掉比赛,是因为它们被对手的叫声吓到了,因为对方虽然“聋”了,却没有“哑”。据我所知,斗蟋蟀圈的那些爱好者并没有——或者说尚未——为了斗赢而让自己的蟋蟀失去听觉。

        善于打斗的蟋蟀极为珍贵,劳弗说:“冠军蟋蟀售价高达100美元,这在中国相当于一匹好马的价值。”它们被给予极其细致的照料。蟋蟀的食物通常是一点米饭,掺杂有新鲜的黄瓜、煮熟的板栗、莲子和蚊子。有些蟋蟀爱好者会让蚊子叮咬自己,当蚊子吸饱血后,将其喂给最有希望的蟋蟀战将。劳弗说,老练的蟋蟀玩家非常了解蟋蟀会得哪些疾病,并且知道相应的治疗方法,只是未必有效。吃得过饱而生病的蟋蟀需要喂食“一种红色的昆虫”。如果疾病是寒冷导致的,则需要喂食蚊子;如果是炎热导致的,则需要喂豌豆芽。

        “比赛的地点位于一块空地、一片广场或者一个特殊的场馆内。”劳弗在报告中写道。当作比赛舞台的陶罐被放置在铺好绸布的桌子上。参赛蟋蟀需用小秤仔细称重,按身体条件分组后才开始一决高下。如果蟋蟀迟迟不肯开战,那么裁判,即“比赛的指挥者”,会用一根“蟋蟀草”来触碰引逗它们。这种“蟋蟀草”是用老鼠或野兔的胡须插在芦苇、骨头或象牙手柄中做成的。“蟋蟀草”被保存在竹筒或木筒中,而“有钱人会奢侈地使用精美的象牙筒,筒端刻有狮子的形象”。最终,两位参赛者会毫不留情地打斗一番。大多数的打斗以其中一方的死亡而告终,通常因为“更灵活或更矫健的蟋蟀……会跳到对手的身上,把它的头完全地撕扯下来”。

        徐荫祺告诉我们,比赛之后,冠军蟋蟀会得到温柔而精心的照顾:

        战斗之后,应该允许这些斗士休息3到5天。已经斗过30到40场的蟋蟀,则应休息7天。受重伤的蟋蟀应与雌虫隔离一两天。需要密切关注那些只打了一场的冠军,在它们再次比赛之前一定要遵循以下处理步骤:比赛后它们应在浮萍汁液中浸洗……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槽中还需加入等量的童子尿和清水。此外,这些蟋蟀应当与雌虫隔离2到3天。这样,冠军蟋蟀便会恢复最初的战斗力。那些上颚受伤的蟋蟀也应该被喂以童子尿和清水。

        徐荫祺继续写道,冠军蟋蟀死掉后,要为它举办体面的葬礼。“一只打赢过多场比赛的蟋蟀应该被冠以‘常胜将军’的称号。它死后,会被放在小小的银质棺材中,庄严地下葬。人们相信如此一来,冠军蟋蟀的主人便会得到好运,来年可以在他最爱的蟋蟀所埋葬的地点附近找到优秀的蟋蟀斗士。”

        (《当昆虫遇见人类文明》 商务印书馆202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