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炊事班里趣事多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18日   03 版)

        ■李吉庆

        当年,我们连队没有专门的炊事人员,炊事员由各分队战士轮流担任。在我们的特种技术部队,炊事班成了一个能锻炼人的“艰苦岗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争取到炊事班“锻炼锻炼”——这对日后的“进步”会大有裨益。我也终于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此时我们正在晋北黄土高原一个叫大路梁的山头安营扎寨执行任务。

        炊事班只有三个人,负责五六十号人的一日三餐,确实比较辛苦。所以星期日的两顿饭(节假日部队一般都是两餐),就留一名炊事员带班,由各分队战士轮流帮厨做饭。我刚到炊事班没几天,就赶上星期日带班。当时我还啥都没学会呢,心里真有点打鼓。好在帮厨的是我自己所在的分队,大多数战友包括分队长,都在炊事班“锻炼”过。按照食谱,应该炒一个醋熘白菜,需要勾芡。分队长问我要淀粉,我到库房去找,看到一袋白色粉末就拿给了他。开饭了,大家一吃,怎么有苦涩味儿?原来,我给分队长的不是淀粉,而是碱面……战友们都安慰我说没关系,可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

        我们喂养的十来头猪都成了“野猪”——它们不在猪圈待着,漫山遍野跑来跑去觅食。到了喂食时间,敲响泔水桶,猪就会一窝蜂地百米冲刺般涌到猪圈。那场面很是壮观。有一头猪,喂了两年都长不大,我们给它起外号“小老头”。

        逢年过节,或者完成重大任务,都要“打牙祭”庆功。这时候逮猪真不容易。记得有位外号“老白毛”的战友,好不容易揪住了猪尾巴,却被拖着在地上滑行了十几米,眼看就要被拖到沟边了,幸亏电工李长林骑马蹲裆式稳稳站定,等猪跑过身旁,他轻舒熊腰,手疾眼快,抓住两条猪腿把近二百斤的大猪四脚朝天提拉了起来……

        有不少老乡主动把鸡送到炊事班卖给我们。买得多了,就把价钱买“高”了。一次,一位老乡送来一只大公鸡,要五角钱卖给我们。上士黄家林压价到四角五,两人在那里讨价还价半天,黄家林不耐烦了,说:“你拿到黑峪口集上去卖,三角钱都没人要!”班务会上,我们都给黄上士提意见,说他对老区人民太抠,五分钱都要争得脸红脖子粗。黄上士被我们批评哭了,分辩说:“你们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咱们每个战士全天的伙食费才五角钱,不精打细算,大家喝西北风啊?”

        那年“建军节”,司令员带着“火线文工团”赶来慰问;山西省各级领导也带领晋剧团前来拥军;县里和公社闻风而动,就连碧村生产队老队长也准备带领少先队员前来表演节目助兴。节过得隆重,队领导决定以“百鸡宴”招待前来慰问演出的各路大军。派出几路人马到周边村落紧急买鸡,还不够,上士带着我们几个抄小路来到黑峪口渡口。那是我平生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坐木船横渡黄河。七八个船工赤身裸体把船拉到离渡口几十米的上游,然后嗨哟嗨哟拼命划船。涛声中,木船轻飘飘,一会儿被抛上浪峰,一下子又摔下谷底,我感到一阵阵眩晕……在渡口附近的盘塘村和乔家湾村我们很顺利地收购了30多只鸡。

        这天,我们整整看了一天节目,吃了两顿饕餮大餐,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北京晚报》10.2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