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04日 星期六

    不查字典问网络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04日   03 版)

        ■闫维民

        “此处‘亟须’应改为‘亟需’。”

        “‘亟须’和‘急需’才是标准用法,何来‘亟需’?”

        “你看百度,这不是写的‘亟需’嘛!”

        办公室里,两位年轻同事围绕一篇稿件中的“亟须”写法争了好一会儿,关键时刻一位老编辑拿着字典走了过来。“一起来看,急需,动词,表示紧急需要;亟,副词,表示急迫地,比如亟须纠正。”

        白纸黑字一锤定音,如是一幕却让人无法一笑而过。词义贴合、字形无误,是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平日里遇到拿不准的字词很正常,可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查字典,而是问网络。也难怪,手机在手,一搜即见,何必搬出字典费时费力查找一番呢?

        追求效率无妨,搜索引擎、网络咨询亦无原罪,只是到了校准字词上,还是“因循守旧”为宜。一来,一般的书稿都是三审三校,而《新华字典》承众人之手,先后达到15遍校次,规范性毋庸置疑;二来,字典词典看似碎片化地将条目集纳,但里头的编排与释义绝非跟着感觉走。诚如东汉许慎所言,编纂讲“分别部居,不相杂厕”。有“氵”的汉字在这,有“忄”的汉字在那,排布之间暗含匠心——引导读者了解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这个意义上,查一次字典,不仅可以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相较之下,互联网世界固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库,准确性、规范性却让人不敢恭维。特别是一些条目,开放编纂,难辨真伪。至于网络文章,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的恐怕占了大半。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隐患在于,网络信息不仅鱼目混珠,且可能将错就错,甘当白字、错词的“二传手”。“亟需”这样的词语堂而皇之地出现并小规模运用,大有喧宾夺主、以误压正之势,正是大数据的“功劳”。

        若以工具视角而论,文字不过是交流的工具,且向来是与时俱进的。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毕竟关乎文化传承。如果少了敬畏之心,使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

        (《北京日报》10.3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