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品质,研究发现,12岁以前是品德发展的协调性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受社会文化影响显著,也是角色模仿、习惯养成、道德体系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家长的榜样作用直接对儿童产生示范效应。因此,这一时期是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期,家庭的诚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部分家长不够重视诚信教育,其潜在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诚信的孩子容易吃亏,更有甚者认为“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因此,开展好家庭诚信教育,第一步就是家长建立正确的“诚信观”,即真正认识到只有诚信才能最终成为人生“赢家”,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永远不能触碰的底线,这对于个体终身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信守承诺。这既会让儿童感受到被信任和被尊重,又能帮助儿童构建并巩固自身的诚信价值体系。家长信守承诺需要做到:首先,不轻易许诺,即在作出承诺前认真考虑,确保能够履行,不要随意承诺自己无法实现的事情,也不要为了眼前的需求而轻易许诺;其次,认真对待承诺,即在作出承诺之前家长要郑重地告知孩子自己决定作出承诺,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件认真的、严肃的事情,同时,家长也要明确地告知孩子承诺的内容,让孩子清楚知晓;再次,家人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即对于同样的承诺,不要随意改变或不履行,否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公平和被欺骗;最后,认真履行承诺,如果因为一定的原因无法兑现承诺,家长也应该及时告诉孩子,并且承认失误,力求弥补,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真诚和信任。
第三,建立家庭规则。在培养孩子诚信方面,家长可以建立以下规则:真诚地面对自己,不虚伪、不虚荣、不攀比;说话算数,不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尽力去履行;不欺骗他人,不说谎话,即使犯错了也要勇于承认并承担后果;不抄袭、不作弊,诚实地完成学业和其他任务,鼓励孩子对不公平、不诚信的事情勇于说“不”;不偷窃,未经允许不能碰、拿别人的东西;不诚信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撒谎、偷窃或作弊都将受到批评和惩罚。家庭规则的建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商定,并且让孩子明确每一条规则的含义,且家庭规则约束的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而非只有孩子。
当孩子想要通过撒谎避免惩罚或者获得奖励,抑或满足自己的愿望或需求有意说谎时,家长也不能给孩子贴上“诚信标签”,要以此为教育契机,充分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和目的,做出正确的引导。如,告诉孩子诚信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榜样,这种榜样既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是孩子喜欢且能理解的人物形象;鼓励孩子说实话,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不会因为犯错而惩罚你,但是会因为撒谎而批评你;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不小心犯了错爸爸妈妈也一样爱他,且家人会永远信任和支持他,用谎言去掩饰错误反而会令爸爸妈妈失望;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对孩子不诚信的行为予以批评甚至惩罚,并向孩子阐明原因。
(《光明日报》10.24 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