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身体不适或突然受伤时,不少人习惯上网查阅相关疾病或健康的信息。殊不知,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科普内容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在同一页面上,医师的健康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诱导人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点开。由于披着科普的外衣,这些医疗广告更具迷惑性。
部分网络科普文章、视频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健康科普,实际上却是医疗软广告,为医疗机构物色和导流患者。如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人们被迷惑的可能性大增。倘若真照着这类科普文章的“指引”去看病,就可能掉进医疗欺诈的陷阱当中。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此外,2021年11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对医务人员帮助打广告和促销行为进行约束。可见,在医疗广告方面并不缺乏法规,但对于以科普进行软广的新型医托行为,监管还须尽快拿出针对性强的举措,尽早遏止其发展势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0.20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