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和“友”是同义词,在古代都可以单独使用。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过“朋”和“友”还是有区别的。据郑玄《周礼·地官·大司徒》注所云:“同师为朋,同志为友。”
凡同师者皆可曰朋,但同师未必同志,同志者亦未必同师。“同师为朋”,“朋”即为今之所谓同学、同门;但同学之志则各有差异。
所谓“同志为友”,就是志向相同、志趣相投。于是,就产生了“故交”“故旧”“新交”等作为朋友的代称。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至友”;真诚淳朴的朋友称为“素交”;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称为“诤友”;彼此真诚又能互谅互助的朋友称为“挚友”。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后以“嘤鸣”或“友声”代指志趣相投的好友。发小朋友,称为“总角交”;年龄相差很大,但感情深厚的朋友,称为“忘年交”;友情坚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称为“金石交”;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叫做“布衣交”;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的,称为“莫逆”或“知心”。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是说友情深浅不在相处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彼此是否知心。作为典故,“倾盖”指初次见面的新朋友,一见如故。春秋时齐国管仲和鲍叔牙,东汉雷义和陈重,交谊深厚,历经多年考验,成为终生友谊的楷模,后人分别以“管鲍之交”“胶漆之交”形容真挚与深厚的友情。
(《今晚报》10.10 谭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