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27日   06 版)

        第一,树立正确的中西文明关系观。

        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全盘西化论”,都不自觉地把中西之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为古今之争,把空间地域之差替换成了时间历史之别。若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化的立场,就很容易得出中华文明适用于前工业化或前现代化社会,且“在工业化或现代化社会失去效用”的观点。

        我们应当坚决反对把中西文明关系等同于古今文明的关系,更不应当将中西文明依时间秩序进行机械排列,而要依类别差异横向地予以考量和交融,牢牢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是真正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第二,摒弃对中华文化的“客观主义立场”。

        有人提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持有一种“彻底的客观主义立场”。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应当完全地或者尽可能地消除任何主观解释的因素。且不说这种“彻底的客观主义”能否完全实现,单就其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现实割裂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它看似维护了中华文化的某种纯粹性,实则将中华文化当作“久远的古物”束之高阁,恰恰无益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对中华文明不断进行有理、有据的创新性阐释,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资源。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是真正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第三,摆脱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态度。

        还有人提出:要么以中华文化为蓝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改造,是为“以古观今”;要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参照模板,对中华文化进行重构,是为“以今度古”。严格来说,这两种做法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削足适履。

        我们要系统地、有机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史本质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仔细研判双向内在结合条件的前提下给出解决方案。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是真正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解放日报》9.19 高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