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8月30日 星期三

    我为世界冠军做球拍

    《 文摘报 》( 2023年08月30日   08 版)

        田万辉(右)一走进实验室,便有年轻工程师向他求教。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压根无法生产套胶,可国外产品自然更适合外国乒乓球选手打法,中国国乒队员们对国产套胶的需求越发迫切……于是,自主研发套胶、打造民族品牌,被当做一项国家任务,委任给彼时在橡胶领域最为权威的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下称天橡所)。克服重重困难后,1972年9月,中国第一块兼具“弹性”和“旋转”的弧圈球黏性胶皮在津成功研发,并被确定为国家乒乓球队专用器材,一个全新的民族品牌“友谊·729”诞生了。

        截至2023年5月,中国乒乓球队117人成为世界冠军,使用“729”的就有64位:邓亚萍、马文革、刘国梁、王楠、郝帅……这些冠军所用的套胶中,不少出自天橡所第二代研发工程师田万辉之手。

        在田万辉的办公室,橡胶制品无处不在,一块块大大小小的胶皮如同片片“拼图”,拼出企业成长伴随中国乒坛发展的往事。

        “临危受命”进行研制

        “别看如今729为国内外乒乓球迷所熟知和青睐,但当年企业成立时,还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田万辉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71年春天,当时,国乒队阔别乒坛六年后重回赛场,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虽说成绩已不俗,但国人极为看重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团体两块金牌却因技术、器材落后等原因痛失。”他说,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研制世界级乒乓器材的国家课题”,并向天橡所交付研发可达到或超过日本弧圈球拍水平的国家级任务。

        “为国研发,就是政治任务,不仅是要做世界一流胶皮,更是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田万辉说,天橡所把这项任务交给当时36岁的工程师李树洲,“也是我的师傅,‘729’第一代工程师。那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师傅经过认真推敲,反复论证,终于悟出弧圈球对胶皮的要求:要拉出高质量的暴冲弧圈球,必须增大胶皮摩擦力。他从最基本的物理方法入手,先是把胶皮的表面弄粗糙,再添加树脂增加表面摩擦力,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怎么办?李树洲又从橡胶配方入手。“两种不同的配方,一个保证弹力,一个增大摩擦力,再把二者结合到一块胶皮上。”田万辉双手一合,演示着研发过程,他说,彼时实验室条件十分简陋,但师傅和老一代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一心钻研,终于创新出一种不同于国外饰纹技术的黏性“盖胶”特殊工艺。又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和改进,1972年9月,中国第一块兼具“弹性”和“旋转”的弧圈球黏性胶皮成功研发,并被确定为国家乒乓球队专用器材。

        当第一批定型的胶皮产品,拿到北京给郗恩庭等国乒队员试用时,大家兴奋地纷纷称赞“好用”“神奇”“无论是速度还是旋转都达到空前水平”……

        球拍参数是“国家机密”

        198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田万辉脱颖而出,被师傅李树洲一眼选中,而他也早已对业内大名鼎鼎的师傅仰慕已久。师带徒的第一课就是去赛场上看球。“国乒队员们打法千差万别,有快攻、有防守,正胶、生胶、反胶、长胶完全不同,怎么做出完全不同的合适胶皮,得对他们的球风了如指掌才行。

        从此,大江南北的赛场上,总能见到师徒俩的身影。师傅退休后,他挑起天橡所研发团队的“大梁”。

        国乒队员的球拍为何要工程师“一对一”定制?“比如长胶是以防守为基础,但有的国乒队员则用它进攻,出奇制胜。因此世界范围内找不到适合的胶皮,如果用市面上的胶皮,就无法发挥出最高水平。我们根据队员的打法需求,调整齿粒的硬度、弹性等,做出755长胶。看似只是简单的调参数,却会涉及生产设备、模具设备、化学原料等多重因素升级。”

        田万辉犹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彼时起源于欧洲的横板弧圈球打法渐成乒坛主流,而中国队传统直板快攻的短板逐渐暴露。特别是男乒队,一度深陷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条件全面落后的窘境,成绩跌入低谷……

        1995年在津举办的第43届世乒赛,被众人寄予厚望。开赛在即,国乒队员们进入“一级战备”,同样,“锻造兵器”的总工程师田万辉和天橡所其他6位“能工巧匠”也拉满弓、绷紧弦。

        “赛前,我们每周有四到五天往返于京津两地。那时没有京津城际,早上五点多搭上最早一班火车,再倒地铁,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中心时正好赶上国乒队员们准备开始训练。”由于队员们的技术在训练中不断提升,球拍胶皮的相关参数也要随之调整,确保选手发挥出最佳水平,田万辉他们每次都为每位队员准备六块新制作的胶皮,“国乒队员们在高强度训练下,45分钟基本就会打废一块胶皮,像邓亚萍能把长胶中间位置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齿粒全部打断。六块胶皮恰好能充分磨合,找到改进点。”

        赛前氛围紧张到什么程度?“各位球员球拍参数可谓是国家机密,每个人都签了保密协议,连家人也不知道我们每天具体在做什么。”每一天,田万辉他们不仅盯着队员们的训练情况,每天训练后还要与队员沟通最新要求,“晚上回到天津,大家一头扎进实验室,按队员要求改变配方和工艺,反复实验做出新胶皮。那时几乎天天通宵,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转天清晨四点多,洗把脸又去北京。但没人叫苦叫累,心中唯有为国争光的责任。”

        他永远忘不了,男团决赛的决胜局,看台上的他甚至比运动员更紧张。直到王涛临危不乱,以2:0横扫佩尔森,“锁死”斯韦思林杯后将手中球拍扔向空中,倒地掩面哭泣。“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冠军们的球拍出自我手,心里是由衷的自豪和骄傲。马文革当年用的是729反胶,王涛用的是729反胶和799生胶,丁松使用的是802正胶……”田万辉至今倒背如流。

        迎接人生中每场“比赛”

        正是由于天津世乒赛的硕果累累,原先专供国家队的729胶皮开始在市场销售,飞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市场需求强烈,天橡所也从最开始海河东路上的一个8亩小院,历经两次“搬家”,搬至如今位于滨海高新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工厂中。这里也倾注了田万辉的心血。

        “我从小就喜欢球,特别是喜欢钻研和它相关的力学原理。兴趣成为工作,是非常幸运的。”说起为研发而执著的原因,田万辉思绪万千:“大家对冠军的印象,多是荣誉和掌声。但见惯队员们刻苦训练的我知道,没有一位冠军有捷径可走,成功全凭异乎常人的付出。”

        在跟国乒队员们的学习交流中,他们身上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荣誉而战的责任以及在低谷时及时调整实现逆袭等,深深影响并激励着每一位工程师。“国际乒联不断更新比赛规则和器材标准,也倒逼我们的技术迎头赶上。”此前国内一直无法生产涩性胶,运动员使用只能依赖进口。就在六年前,田万辉和同事们在反复失败和不断摸索中,终于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突破日本涩性胶皮技术封锁的单位,将其国产化。

        “为国家队做了一辈子球拍,我亲历并见证了冠军的诞生和暂时失利后的再出发。人生就像是一场场永不停歇的比赛,不要因为一时成功而骄傲自满,更没必要为了一时的失败自暴自弃,一次比赛决定不了一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蓄势待发,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在平凡的岗位铸就不平凡的人生,终将成为人生赢家。”田万辉说。

        (《今晚报》8.14 史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