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

    广州非遗里的“武林”

    《 文摘报 》( 2023年08月23日   08 版)

        从霍元甲到黄飞鸿,从《射雕英雄传》到《绝代双骄》,从“依稀往梦似曾见”到“傲气傲笑万重浪”,岭南的武师、文豪、歌者、影视人曾一道织就一个浪漫壮丽的武林。

        漫步在广州城中,能寻觅到李小龙的故居、黄飞鸿的旧迹,也能听到许多武林中人的传说和故事。

        在广州已经公布的八批市级非遗项目中,与传统武术有关的就有十几项,如咏春拳、洪拳、螳螂拳、龙形拳、太虚拳、黄啸侠拳法……每种拳法的背后,都是一代代“武林人士”真实的人生。

        黄飞鸿派洪拳,刚柔并济实用性强

        在广东的武林江湖上,黄飞鸿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其所属洪拳,便是岭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拳术之一。洪拳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经过清代和民国的发展,洪拳出现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

        黄飞鸿派洪拳是洪拳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动作舒展紧凑,朴实无华,变幻多端。既有外家拳的“硬”,又有内家拳的“柔”,实用性强,长攻短打,攻守交织,具有实战和健身双重价值。

        黄飞鸿祖籍南海西樵,成名于广州,在武林中有“虎痴”雅号。他一生医武结合,徒弟众多,在设馆教拳的同时,“宝芝林”医馆是其主业。黄飞鸿派洪拳传承到第四、第五代,传承人摒弃门户之见,结合各派所长,在不失洪拳原有特点的前提下,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洪拳。

        洪拳(黄飞鸿派)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昭明,现为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广州市一级教练员、国家一级裁判员。

        从资历上看,何昭明可谓少年成名。1974年,他就获广州市传统武术锦标赛少年组长器械第一名,1976年获广州市传统武术锦标赛男子少年组全能笫三名、其他器械第二名。如今,他在海珠区少年宫、北山小学、黄埔小学、仑头祠堂等广收徒弟。

        在拳法上,何昭明精通鹤形拳,器械上以十一节鞭为独门兵器。他告诉记者,洪拳技击手法基本上都是模拟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等动物形态及其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之所以主攻“鹤形”,是希望结合自身的特长,利用先天与后天的结合,以柔制刚,以巧取胜,“击一点而制全身”。

        熊式易筋经,由内而外强身健体

        2022年,熊式易筋经进入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前不久,李家驹成为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经典武侠小说中的顶级神功,易筋经是知名度极高的“IP”。那么,什么是易筋经?

        李家驹介绍,“‘易’字的意义是改变,也指改良或增强之意。而‘筋’乃人身之经络,在器质方面,除肌肉外,还指与肌肉邻近的筋腱、血管、神经等组织;在功能上,即指肌肉的运动和力量。‘经’则指方法。合起来说,易筋经就是改良和增强肌肉运动功能的方法。”

        李家驹介绍,在众多易筋经流派中,熊氏易筋经是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全称熊氏真传少林大易筋经三级呼吸法,简称易筋经呼吸法。其发源于广东梅县熊家。

        熊长卿是梅州泮坑人,曾创办广东精武会(后改称广州精武会)、汕头精武会和《潮报》。他十七岁随父习熊氏易筋经,后来为使国人能强健体魄,把族内秘传的熊氏易筋经向外界公开传授。曾任上海精武会干事,上海派驻佛山精武会国操部、游艺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的李佩弦,在1936年拜熊长卿为师学习熊氏易筋经,1947年李佩弦移居广州,传授熊氏易筋经。

        身为李佩弦之子,李家驹修习易筋经得自家中的口传心授。李家驹除易筋经外,还精通传统中医正骨、推拿、针灸等,是佩弦武医流派创派人和掌派人。

        李家驹说,现在学生、白领等人群学习、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负担过大。为此,他特意把熊氏易筋经改编为简练动态易筋经。“从少一些呼吸次数入手,一点时间就可以练习一组”,他说,“我们的易筋经,有1.5个平方米就可以练”。

        龙形拳,让传统武术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现在我每天早晨起来打半小时拳,然后就教学生。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在黄埔茅岗村的拳馆里,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振江说着,起身打了几个招式,动作刚猛生风,“我20多岁的时候,就是很有名的‘铁手臂’了”。

        周振江介绍,龙形拳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传入广东惠州的南少林武术,经林合宗师弘扬,林耀桂宗师发展,成为了一个内外兼修、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著名南派武术体系,传承人遍布世界各地。黄埔龙形拳是龙形拳的重要流派,以茅岗社区为核心,目前社区内的传承人群体有三代数百人之众。

        广州市黄埔区龙形拳协会副会长周至譓介绍,黄埔龙形拳要从林耀桂宗师说起。林耀桂1874年生于广东博罗县汝湖埔头村,1965年卒于香港,享年91岁。他6岁始习家传林家拳,少年随父在东江一带授拳,后到罗浮山华首台寺随大玉禅师学五枚花拳,学成下山,先在东江一带设馆授徒,后于20世纪20年代到广州小北开堂弘道。1929年,号称“俄国重量级世界拳王”到广州挑战国术界,夸言“经七省拳赛末逢敌”,引起哗然。经广州国术界协商一致,推荐林耀桂与其比武。面对身形高大魁梧的对手,林耀桂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龙形拳“转身扳搥”招数迅猛攻击对手,将之击败,“东江老虎”称号从此传开。其也因此得以在当时的广州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并创立龙形拳派。

        近年,周振江倾心于龙形拳在年轻人中的传播,他走进校园去给孩子们演示,在老祠堂里带着青少年们习武。“今年我们准备做一场‘武林大会’,把各种武术类的非遗项目都请到茅岗来。”他说。

        (《广州日报》8.14 卜松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