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7月29日 星期六

    多少亲情败给了习惯性反驳

    《 文摘报 》( 2023年07月29日   02 版)

        生活中,“习惯性反驳”是不少人的本能反应。习惯性反驳一般表现为,一旦被指责就会立刻否认,“我没有”“不可能”常被这类人挂在嘴边,甚至有些人还会反过来去否定指出自己问题的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表示,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出现习惯性反驳现象,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以亲子关系为例,父母往往很难承认自己错了,其实就是想维护“完美父母”人设,暗示自己不可能犯错。

        不少家长头疼孩子怎么都不肯承认错误,其实,习惯性反驳这一特质可能与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张燕分析,“比如说,父母从小就要求我们不能犯错,否则将得到严厉的惩罚或指责。这样一来,犯错的后果被父母预设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孩子就会担心自己犯错被发现,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可怕的后果,因此习惯性反驳,甚至狡辩、撒谎。”

        张燕认为,当一个人心理能量足够强大时,他是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能承受错误带来的后果,并且外界评价对他的影响也不会大。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中,如果对方能够包容和接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也能够坦然面对,就不会习惯性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了。因此,那些习惯性反驳的人,在各类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里,是没有得到理解、接纳和认可的。

        其实,习惯性反驳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是很大的。张燕表示,首先他们可能不会反思自己,从而丢失自我成长的机会,“一个勇于承认和承担错误的人,是能积极看见自己错在哪儿的,也能理性面对别人的建议,继而得到自我提升”。其次,习惯性反驳的一大弊端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一旦对方发现你喜欢习惯性反驳,就会有顾虑,觉得你玻璃心,继而可能放弃跟你的交流。

        那么,如何才能改掉习惯性反驳呢?除了在亲密关系中要学会接纳对方,张燕认为,一个成长型的人,应该学会自我接纳、自我觉察,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我即使有一些错误,我即使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也不妨碍我自信,我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别人信任和赞美;当被指出问题时,先接纳和肯定自己的情绪,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练习正面表达方式,学会反思自我,积极面对自己的过失。

        (《扬子晚报》6.20 孔小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