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7月29日 星期六

    “网”在网贷里的年轻人

    《 文摘报 》( 2023年07月29日   01 版)

        部分网贷APP。

        2022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桩惨案,一位父亲不堪重负亲手杀死了自己沉迷网购欠下百万元债务的女儿。新闻一出,引发了诸多讨论,网贷的危害也再次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与老一辈人不同的是,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逐渐从“存钱以防万一”变为了“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乐”。超前消费的风气让诸多网贷平台应运而生,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它们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也更高,这些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但也让网贷与这届年轻人“纠缠不清”。

        网贷的理由

        早些年,还在读大学的刘刘对新潮电子产品很感兴趣,那时候各类分期平台非常多,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用上最新款的手机,她选择了其中一个平台。

        随后,她又相继购买了一些高价电子产品——相机、耳机、笔记本电脑。不过,她并未深陷其中,每个月省下一部分零花钱,再加上自己勤工俭学,这些分期平台的债务并未给她造成严重的负担。

        工作之后,她还是延续了以前的消费习惯,一旦出现需要购买大件物品而手头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她仍旧会选择网贷。

        “3年前想要买辆车,当时差两万元多,正好又在微信上看到一款网贷产品,就想着要不从这里借点。”刘刘告诉记者,她可能是网贷者中较为理智的那一批,首次借钱后差不多两三个月就还清了。“相较于银行贷款,我觉得网贷更方便,也不愿意开口找别人借钱,在自己拎得清的情况下,好像没什么麻烦。”之后,她每次缺钱都会从中借点,然后过几个月还清,以前在这个平台才4万多元额度,现在都有七八万元了。

        在微博,#还在网贷的去看看戒社#这个话题浏览量已达8310.7万,其中不乏触目惊心的例子,能够像刘刘这样及时上岸的几乎见不到,大多数人陷入了以贷养贷,痛苦不堪。

        除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还有一部分人是陷入了电信诈骗的漩涡,赵亚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赵亚独自一人出来打拼,照她的话来说,自己一直不是一个喜欢提前消费的人,工作几年后她贷款买了车,日子过得也算安稳,但之后工作和感情的不顺让她选择回老家创业,于是决定把车卖掉以做资本。她把车挂到了“闲鱼”上,但和她聊的人几乎都是二手车商,“这时候有个自称是某证券公司高管的人添加了我的联系方式,还以老乡的名义各种套近乎。”赵亚说,她想把车卖个好价钱,于是在之后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慢慢对这个所谓的高管产生了信任。“后来这个高管让我跟着他投资赚钱,我都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甚至小投了一笔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但赵亚没想到,前方等着她的是诈骗的深渊。

        “高管”一直劝赵亚再多投入一点,还引导他去借钱投资。在这期间,赵亚频繁收到各类网贷平台的电话短信,抱着侥幸心理,她从这些发短信打电话的平台中挑选了一个,借了五万元,直到发现那个平台无法提现,她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事后,赵亚报了警,但自己从网贷平台的借款仍旧需每个月还款。

        除此之外,也有自己身边的亲人因为参与网赌从而借了网贷,导致全家上下一起还债的例子。

        此外,他们中还有借贷创业却失败的失意青年,交不上房租选择网贷的打工人,为男友借款的“恋爱脑”……但更多年轻人,或许一开始只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最终被“网”在网贷里。

        纠缠不清的网贷

        Debthamme是一家专门研究贷款的机构,曾在美国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近32%的人无法偿还先买后付服务的小额贷款,一部分人甚至要从水电、房租费用中扣除费用抵扣,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此外,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此前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3000余名被调查的18岁至29岁的人群中,信贷产品渗透率为86.6%,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比例达61%。

        可见,网贷正和这届年轻人纠缠不清。

        每个月的催收电话都会让网贷者林茹烦躁不安,她生怕催收电话打到父母那里去,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每次父母打电话总是很关心我,问我在深圳打拼钱够不够花,现在这样,感觉很对不起他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依靠药物才能入睡”。

        一旦你打开了网贷平台,或者使用过,那么你的信息将不再是秘密。

        据多位受访者回忆,自己在借贷后经常收到类似平台的短信和电话,个个宣称自己放款快、门槛低,且额度较高。赵亚告诉记者,每当看到这类短信和电话都会想起自己被骗的钱,十分愤怒,却又不知道找谁投诉。“在报案后我想一笔还清,结果客服却告知我一笔还清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我只好选择一期一期继续偿还。”而丫丫和他的家人们,也被这些催收电话骚扰得苦不堪言。

        “软暴力”催收是法律明确禁止的

        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兆庆认为,某些借贷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软暴力”催收,具有传播快、强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行为人可以不分时段、不分对象不间断实施滋扰、威胁等行为,对当事人和亲友的人格尊严、生活秩序造成严重损害,该种催收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

        针对因电信诈骗而产生网贷的受害者,刘兆庆律师建议市民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进行紧急止付,随后到公安机关报案,切忌通过网络联系自称可以追回损失的“维权追损公司”“网警”等,防止被二次诈骗。因为电信诈骗的覆盖范围广,一般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很多时候存在公安机关异地取证,这时需要市民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制作笔录,尽可能详细地向公安机关叙述事实经过,并积极提供相关证据资料。

        “我们还是需要给年轻人多一些金融知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消费观,网贷碰不得,深陷漩涡之中,就难以‘上岸’了。”一位受访者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茹、刘刘、赵亚、丫丫均为化名)

        (《法治日报》7.20 杨代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