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的上海,告别了白日的喧闹与忙碌。沉寂夜色里,24岁的王师傅走进一家仍在营业的面馆,点了一碗18元的刀削面。他已经接近12小时未曾进食,身体的饥饿发出了示警,眼皮也愈发沉重。王师傅是一个网约车司机,从早上9点出车开始,除去短暂的午休时间,他就像上紧的发条般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给车充足电后,已近凌晨3点。王师傅将车开到路边,打开了这天的流水账单:一共收入652元,除去租车、充电的成本,净收入约200元,他暗自盘算着。困意如潮水般袭来,他在车座上微蜷着身体,沉沉睡去。天色已晚,整座城市早已像个孩子般陷入酣睡,但王师傅才刚刚迎来属于他的夜晚。
“僧多粥少”
王师傅每天早上9点出车,凌晨1点到2点收车。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他选择住在车上,每隔两三天回月租700元的公司宿舍洗一次澡。他来自山西,2021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上海,开过1年的网约车。“那时网约车很好跑,单子特别多,一个接一个。”初入行时,他满怀干劲,每天出车14—15个小时,能进账800—900元,偶尔还能超过1000元。
今年5月,王师傅重拾旧业,花费1万元押金与每月7000余元的租金租了一辆新能源电车,租期6个月。一个多月来,他明显感到生意没以前好做。“路面上网约车多了,单子却少了,有时3个小时都等不到1个单子。”在淮海路附近点位,平台显示:附近呼叫量10个,空车司机超过50个。
36岁的路师傅来自河南,2020年初开始在上海开网约车,至今已经基本摸清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连每条路上哪里适合停车吃饭都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秘籍”。据平台显示,截至今年6月,路师傅已累计完成单量2.2万。
3年多的经历让路师傅对上海网约车行业现状的感知十分敏锐。“以前车少人多,现在车多人少,50公里以上的长单少了很多。”为了不降低自己的收入水平,他主动延长了出车时间,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车,晚上12点过后才收车回家。去年以前,路师傅晚上最爱去遍布商圈、写字楼的五角场和漕河泾接客。如今,那里的路边满是等待载客的网约车,连车位都找不到。
竞争硝烟
为拉拢客源,各平台不断加大优惠力度,相继推出特惠“一口价”模式。系统根据行程距离和预估时长,按照价格标准估价,然后给出一口价。如果在行程中按照导航路线行驶,且没有产生其他附加费用,价格就不会改变。这种方式以较低的价格受到广大乘客的青睐。
但令网约车司机想不通的是,明明是平台想要以价格战的方式抢占市场,要付出的代价怎么就都落到了自己头上。“对乘客来说是便宜,但风险全在我们头上,要是在市区遇到堵车,赔了时间又赔钱。不接的话,又没单子做。”
对于“一口价”模式,路师傅心里早就算好了一笔账:“1公里到手约1.8元,油耗1.2元,如果再算上车损,基本不挣钱。遇到堵车,直接倒贴。”王师傅干脆关掉了“一口价”模式,宁愿在路边停着等单子也不愿意冒着赔本的风险接单。“有这时间,我不如在车里休息一下。”
不仅如此,平台调价与抽成的机制也让司机们一头雾水。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目前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上限在18%至30%之间,部分平台采用浮动式抽成模式。
“去年初刚开网约车的时候,每公里收乘客3元,司机到手至少2.5元,但现在就2元出头一点,很明显抽成比例提高了,给我们的钱就越来越少了,有次我开了10公里,才不到20元。”来自上海本地的李师傅话语里有些无奈。
见证过上海网约车行业发展“黄金时代”的路师傅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今年初,路师傅所在的平台聚餐时,领导兴高采烈地告诉司机们:“我们的起步价涨了0.5元!”但他没说的是,每公里的价格下降了0.4元。
路师傅曾因每公里到手价太低,打电话和平台客服反映,但手机另一端的回答永远是冷处理式的“对不起”或“不好意思”。久而久之,他也开始变得佛系起来。“什么都是平台说了算,司机根本没有话语权,甚至连对话的机会都没有。”
期待春天
不断涌入的网约车司机,是网约车行业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之一。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1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58.4万本、车辆运输证235.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3%、2.5%。同时,据滴滴的财报数据显示,从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滴滴在中国拥有的年活跃司机人数从1300万上涨至1900万。
网约车司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用户规模却在持续萎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37亿,较2021年12月减少1553万。
在网约车市场饱和的现状下,济南、温州、东莞、遂宁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三亚、长沙等城市直接暂停了网约车相关证件的办理。“上海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举措,控制一下持续增长的网约车司机数量呢?”李师傅心里也打起了问号。
6月的雨,总是不期而至,打在车窗上的雨点将王师傅从睡梦中惊醒。天色已亮,颈椎上贴的膏药还残留着淡淡的药香。他唤醒了架在方向盘旁的手机,页面显示已过早上8点。打开网约车平台,又是新的一天。
再过半年,王师傅租的电车就要到期了。那时,又是一年的开头。网约车司机的春天还会再来吗?
(《新民晚报》6.29屠瑜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