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被认为是慢性疼痛。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对这种慢性折磨,应对方法就是“忍”。
然而研究发现,长期忍痛不治会“伤透”心脑血管,而且疼痛部位越多,心梗和中风风险越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慢性疼痛之所以会损伤心脑血管,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第一,慢性疼痛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肠道菌群改变、炎症和遗传等,这些因素会同时触发慢性疼痛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开关”。
第二,慢性疼痛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这类药物容易影响血管内皮调节能力,导致血栓形成,而且可能影响肾脏调节功能,造成机体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使中风风险大增。
第三,疼痛会刺激机体释放大量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第四,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还会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比如增强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第五,长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更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易醒、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夜间睡不好直接影响白天的情绪和状态,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第六,慢性疼痛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面对疼痛,大家不能一味地忍痛不治,更不能随意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原发病。建议尽快到医院疼痛科或相关科室就诊,详细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疼痛信息,由医生判断病因,开具相关检查和治疗建议。
(《老年日报》6.1 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