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退林还耕”是个伪概念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28日   01 版)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援引报道时,生造了一个叫做“退林还耕”的概念,并与此前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提并论。很多人听着顺口便也当成国家政策,并“以讹传讹”,说过去搞“退耕还林”,现在又搞“退林还耕”,是国家政策朝令夕改,是“翻烧饼”等等,诸如此类。

        如果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退耕还林”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说法,完整概念是“退耕还林还草”。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作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方案,退耕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范围内。

        经过近十年努力,目前符合国务院批准的退耕地类条件、农民具备退耕意愿、部门可达成一致的地块,已经基本建设完毕。2022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当前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

        由此可见,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始终如一的。而梳理核查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没有找到有关“退林还耕”的表述。网络热传的“种树改种粮”现象是一种简单化、概括性的“媒介语言”,不是定义严谨、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实践中,个别基层单位为了便于宣传理解,简单草率地引用这一提法,使得这一并不严谨的概念传播开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所谓“种树改种粮”实际上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即“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整改复耕”是比“退林还耕”更准确更科学的概念。

        将目前各地开展的耕地恢复措施笼统地称为“退林还耕”,并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强行挂钩、混为一谈,是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污名化误解误读,容易让老百姓认为政策朝令夕改、急转弯,必须予以澄清。

        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整改复耕,必须坚决支持、积极推进,让土地恢复为耕地,进行正常的粮食生产;对于违规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脆弱地区毁林造田、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严格限制,落实好生态保护区建设要求。

        (新华社客户端 6.25 千笔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