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24日 星期六

    从血管到血管的“奇幻漂流”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24日   06 版)

      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血液制品要经过一场“奇幻漂流”之旅,才能输入另一条血管。

      献血者在献血前,除了要进行健康征询及血压、脉搏等体格指标检测外,还要抽取指尖血进行初筛检验。初筛有“三小关”:首先是玻片法快速检测ABO血型;其次是血红蛋白的检测,判断是否有贫血情况;最后是谷丙转氨酶检测,这是提示肝炎潜在可能的一项指标。

      在通过初筛后,全血献血的采集过程较短,约5~10分钟;成分献血要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献血者体内,时间取决于捐献者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捐献的治疗单位数,通常在40~90分钟。

      血液采集完成后,会留出一定量的检测样本,第一时间送到实验室开展检测——这也是血液的“终极闯关”。这次会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ABO血型进行正反定型并检测RhD血型,以保证准确判断;同样需要二次检测的是谷丙转氨酶,这次采用更准确的湿化学法;随后会进行血清学检测,需要对所献血液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原/抗体等多项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清学这一关后,还要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核酸检测——这是由于核酸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可显著缩短检测“窗口期”。

      “闯关成功”的血液才能发往临床救治患者,而其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不合格,这袋血液就需要按国家相关规定报废和销毁。全血的检测周期在1.5日左右;而血小板的检测周期普遍不低于2日。

      (《新民晚报》6.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