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阿拉伯半岛采珠往事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14日   07 版)

      一提到阿拉伯半岛,大家的印象就是沙漠、骆驼和石油,但是,那座半岛其实颇为神奇,历史上曾经出产好几种宝物,包括乳香、龙涎香和珍珠。

      很多人是通过“海湾战争”得知“海湾”的叫法,而所谓的海湾位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其出口为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人称其为波斯湾,而阿拉伯人称其为阿拉伯湾,国际上为了持平,便干脆直接称为“海湾”。海湾在靠近阿拉伯半岛的一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浅海部分的海床极为适合珍珠贝生存,形成了珠蚌赖以繁育的优良“蚌床”,于是,历史上,那一带长期出产天然海水珍珠。采珠与珍珠贸易,便在半岛海岸沿线兴盛起来。

      据中东媒体报道,考古发掘表明,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湾地区的住民就有可能从事珍珠采集了,到公元6世纪,则出现了采珠小镇——以采集珍珠为一门行业的居民点,比伊斯兰教出现的时间还早。

      如今的巴林王国,历史上曾是珍珠业的中心,其他如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和沙迦等地,也都是珍珠的集中产地,此外,沙特虽然不产珍珠,但其吉赞和费拉桑两地曾从事珍珠的中转贸易。2000多年间,海湾珍珠沿着丝绸之路等四通八达的贸易路线行销四方,出口到中东、欧洲、印度、东亚等地。

      后来,日本发展出人工养殖珍珠技术,导致珍珠价格暴跌,再加上一战、大萧条等接连影响,海湾的珍珠业经极盛之后即迅速走向衰败。及至该地区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现代的新型产业创造出巨额财富,传统行业便难免淘汰的命运了,到上世纪60年代,采珠业彻底消亡,采珠人们放弃了传统手艺,海湾也不再出产珍珠。

      近年,海湾国家逐渐认识到历史资源的珍贵,开始着手恢复对采珠业的记忆。迪拜建立了珍珠博物馆,巴林则打造“珍珠之路”,恢复往昔珍珠市场的风貌。海湾里有多处优质潜海区,于是,巴林设立“潜海采珠”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潜海爱好者把采珠的体验与潜水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考取“采珠人”专业证。

      更重要的是,各国都致力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阿布扎比就在2007年开创人工养殖珍珠业,同时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从养殖到珠宝设计,全面培养人才。巴林则尝试用现代技术恢复天然野生珍珠的自然出产。近年,在巴林、卡塔尔等地,专业采珠人再次驱船入海,在半透明的蔚蓝海面上潜水采蚌,让海湾重现古老诗意。

      (新民网 6.5 孟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