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

    那些自由执业的医生们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10日   01 版)

        张强(右)和助手共同分析患者的血管问题。

      医生张强的创业正好赶上了中国医疗改革的调整阶段,政策、市场和互联网为他创造了走出体制的机会,他被舆论称为“中国第一个公开跳出体制自由执业的医生”。但是,从成为一名自由执业的医生,到建立一个真正的医生集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一

      张强宣布离开体制的时候,身份是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5年。主动放弃一个大三甲的科主任位置,需要不小的决心。

      张强是浙江温州人,1966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系,之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他被招入正在筹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张强的成长其实得益于体制内给予的各种培养和机会。他是年轻医生中成长速度最快的一批。10年间,他从只能给外科主任做助手,到可以主刀院内几乎所有的血管外科手术。2002年,36岁的他已经是科里的专家,白天门诊病人络绎不绝,多的时候每天要做十几台手术。但这一年,张强决定辞职了。

      说到离职,张强认为原因之一是在专业上碰到了壁垒。张强主攻的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70年代已经在美国成为一门独立专业,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血管外科仍属于“大外科”下的一个医疗小组,很少有医院单独成立血管外科。早先在上海,张强的硕士生导师孙建民花了10年时间才终于把血管外科从普外科独立出来——这也是张强想在邵逸夫医院做的事情。

      但障碍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年轻气盛的张强心急,认为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张强的下一站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这里,张强待了5年。血管外科最早开诊时患者很少,在医院是弱势科室,不过很快就兵强马壮起来。后来,张强又遇到了“人事问题”,促使他第二次选择了离开。2007年,他被人才引进到上海,当上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五年后,在这个位置上,他彻底地脱离了体制。

      二

      “你走先,我随后。”——在张强2012年发的微博下面,上海曙光医院普外科医生鲍宇克曾做了这样一条回复。他是张强的温州老乡,对自己当时的职业状态并不满意。过了两年,2014年7月,张强又发了一条微博,宣布要成立一家叫“医生集团”的“医生经纪公司”,这次,鲍宇克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是张强想找的那类青年医生:在专业上小有所成,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最重要的是,愿意跳出体制。鲍宇克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上海曙光医院疝气外科工作了12年,在科室里,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已经“一眼看到头”。

      和他类似的还有刚从北大口腔医院离职的口腔外科医生卢旭光、和张强来自同一家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王永春,前者在医院专攻少有人问津的颌面外科,后者则有一个男性整形外科的梦想,他们都苦恼于科室和专业的边缘地位,想自营诊所,交办手续复杂,去私立医院又没有个人品牌,因此都投向了张强的“医生集团”。

      此时的张强,经常穿梭在北京、上海两地,和北京和睦家、上海沃德医院签约,由医院提供场地和护理人员,张强则提供门诊和手术服务,收入与医院分成。

      多年积攒的流量在张强个人执业的第一年给他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回报,但当时跳出体制的医生也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由于缺乏经验和政策支持,他们不仅要面对知名度下降、患者断层的窘境,还得解决税务不明、医疗责任认定不清等各种麻烦。

      于是,成立“医生集团”的念头在张强头脑里酝酿而生。对此,他做了一番通俗的解释:“你可以把医生集团想象成歌手的经纪公司,医生跟集团签约,集团跟医院签约。这样,医生专注于技术及病人,医生集团负责行政、财务管理、购买保险、法律支持。”

      2015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主持召开医生集团研讨会,对医生集团有了初步定义,它需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必须是以医生为主体;(2)由两名以上医生组成;(3)一定是一个实业实体。此后几年,“医生集团”开始井喷式增长。

      三

      到医生集团后不久,鲍宇克就发现,自己选择的疝外科或许并不适合体制外创业。“从2015年开始,整个疝外科领域,不管国内还是国际,医疗技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你很难再突破了。”2018年后,他结束了自己的外科医生生涯,成为医生集团平台部的副总裁,直到2020年12月离开集团,加入一家正在筹建的肿瘤医院。

      一位曾在张强医生集团工作的专科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之前,近半的专科团队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在剩下的一半里,除了张强负责的血管外科团队,其他也刚刚能达到收支均衡,“实际上,大家出来之后的收入肯定是比以前少了”。2018年,这位负责人也离开了张强医生集团,回到一家允许多点执业的医院做科主任。

      “同样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个律师只需要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一个办公室就可以开展执业,并不断成长,但医生不同,他要想持续精进业务,就需要各种仪器设备、药品耗材,他特别依赖医院这样的场所给他提供各种条件,比如完善的护理、ICU和辅助科室能力,还有不断临床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鲍宇克认为,体制内的医院虽然有各种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里面的医生也获得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更好平台。

      “当你进入医生集团,这种机会可能就要靠你自己去争取,除非你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能够对外输出的资深医生,否则在后续的发展中就会遇到困境。这也是很多医生想跳出来时存在的担忧。”有关专家称。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22期 魏倩 张从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