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紫外线环境、原子氧和高低温交替环境等极端环境条件,已经成为今后深入南极洲、月球和火星等的主要障碍。在这些极端环境下,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重要设备和装置损坏。因此,设计和制备一种能长期在极端环境下服役的高性能防护材料是材料领域面临的难题之一。
在大自然中,珍珠母的“砖-泥”结构为其提供了极好的力学性能。近年来,这种精巧有序结构的其他功能,如隔水、隔氧以及对能量场的均匀分散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受天然珍珠母“砖-泥”结构的启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首先采用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方法,利用细菌产出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分散的合成云母纳米片均匀而紧密地缠结,得到复合水凝胶,然后通过热压方式,得到最终的仿珍珠母结构的纳米纸材料。
得益于内部精细的“砖-泥”结构和连续三维网络,该纳米纸表现出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可折叠性、抗弯曲疲劳性等优异力学性能。同时,材料内部的“砖-泥”结构充分发挥了云母的高介电强度,赋予了该纳米纸较高的电击穿强度。与纯纤维素纳米纸相比,该复合纳米纸的耐电晕寿命显著延长,甚至超过了商用聚酰亚胺薄膜。
此外,该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在极端条件下也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为未来人们对极端环境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极好的防护材料。
(《中国科学报》5.29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