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杏花花神”杨贵妃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29日   07 版)

      在古代,花朝节曾盛极一时,与元宵节、中秋节齐名,合称“月半节”,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产生是源于对“花神”崇拜,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在花朝节期间祭祀花神、赏春游园、祈求风调雨顺。最早“花朝”一词并没有节日之意,而是与“月夕”并举,形成“花朝月夕”,是良辰美景的意思。

      花朝节举办的时间一直不固定,有二月二、二月十五、二月十二等众多说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地理环境、气候原因导致的,往往北方举行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因为花朝节应是在花开之日,春回大地的时节,一般看来在公历的3月份,“惊蛰”与“春分”之间。

      中国人过节一定要配上特定的饮食习惯,花朝节饮食特色是:饮百花酒、蒸百花糕。在唐代,花朝节主要还是贵族间的活动,直到发展到宋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逐渐变为大众化、世俗化的民间节日。这天里,除了饮食上有特色,人们通常会走到户外,共赏春色。

      提到花朝节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不得不说“花神”,最早花神的说法是“女夷”,“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她掌管着万物生长,百谷禽鸟草木。二月十二这天是“女夷”花神的生日,人们为了一年百谷丰收,会举行庙会庆祝,各处都会设有花神庙,人们通过庙会,表达崇敬之心。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花神的想象也变得更为丰富,只要喜爱某一种花卉,并流传下与此种花卉相关的风雅韵事,通常会赋予“花神”的名号,比如杨贵妃是杏花花神,西施为荷花花神。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自缢于马嵬坡,那年正值二月杏花盛开之时,美人香消玉殒,杏花满天飞舞,至此杨贵妃有了“杏花花神”的名号。

      (《北京青年报》3.16 子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