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25日 星期六

    应将中学地理升级为地球科学课程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25日   02 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提出了“关于将中学地理课程升级为地球科学课程的提案”,他直言:“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缺少地球科学整体视野,难以容纳其他分支学科内容,无法适应高校对地学人才早期培养的要求,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

        其实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构建地球科学课程体系的建议,那么,地球科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它有六大支柱,分别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

        作为六大基础科学之一,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自然科学,主要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它包括大气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地球化学、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以及在各分支学科基础上集成发展出来的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从理论性上来说,它承担着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的使命。从应用性上来看,它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适应、利用、保护自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比如,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还可以帮助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通过掌握自然灾害的规律与其作斗争。当下,我国目前设置的地理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课时比重上来看,我国现行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课时较少,初中地理分为4册,地球科学相关内容为39课时;高中地理地球科学相关内容为36课时。而俄罗斯教材中地球科学相关内容为204课时、日本为210课时、澳大利亚为220课时、美国纽约州为168课时。

        从学科覆盖面上来看,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深度较浅,没有涵盖地球科学的丰富内涵,缺少地球科学整体视野及对地球表层气、土、水、生物圈层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分析,更缺少天文和航天的相关内容。比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生命是如何产生和进化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生命?这些问题都是地球与宇宙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十分关心的话题,但中学地理涉及不多或没能深入剖析。

        另外,从实用性上来看,我国地理课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探究与实验较少,内容设计与趣味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地球科学教室和地球科学实验室,没有配备望远镜、三球仪、天球仪等教学实验设备和数字资源,没有开展观星、野外科学考察等体验活动。

        丰富多彩的地球科学课程,应重视科学原理和方法、地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自然和生态灾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全球变化等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才能领略地球与宇宙的神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生存技能、提高创新创造的能力。

        (《北京日报》3.15 郑永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