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

    网络消费生态也要打假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22日   02 版)

        在今年的3·15晚会曝光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中,和网络消费生态相关的两例格外引人注目。

        一例是直播间“苦情戏”现象,有部分主播在直播间里以“儿子”“女儿”的身份和口吻,表面上帮人调解家庭矛盾,实则专门骗老人买“神药”,让老人们深陷其中。而这些所谓的神药要么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要么是普通保健品,但却被吹嘘成有治疗疑难杂症的功效,进而收割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

        另一例则是泛滥的网络水军。一些平台明目张胆地售卖直播水军:直播间人气、播放量、点赞、评论等等,24小时自助下单,甚至有人宣称:真机人气,还晒出他们的机房,架子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数百台手机。一些商家通过这些网络水军刷流量,进而诱导消费者在直播间或游戏里充值消费。

        这两个例子突显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新问题:如今假的可能不只是实体的伪劣产品,还有可能是虚拟的网络消费生态,无论是对网络知识相对匮乏的老年人,还是对不明真相的普通网友,互联网上的陷阱往往更隐蔽,也更让人防不胜防。

        以直播间“苦情戏”为例,这些通过直播间售卖的产品本身未见得一定有问题,真正问题出在直播间的“苦情表演”——其实是亦真亦假的诱导,让直播间的老人相信这种药是有疗效的“神药”。网络直播本身,成了造假售假的关键元素,例如成本价1.2元/盒的产品,卖99元10盒,已经卖出一两千万盒了。如此暴利,试问这些骗取无辜老人感情和钱财的“儿子”“女儿”,还有没有最起码的良心和人性?法律理应严惩这些“苦情戏”里的演员、扰乱环境的水军,让他们为自己的恶劣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而在3·15晚会播出后没多久,被曝光的“马洪亮”“小张说事”等账号已搜索不到。这说明涉事平台意识到问题症结,但在曝光前,上述账号的所作所为无人知晓?还是说,因为能给平台带来流量,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中国网民数量已超10亿,网络消费更是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虚拟世界。不仅打假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延伸,打假的手段更需要迭代升级,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拙劣的网络“苦情戏”彻底失去表演的舞台和机会。

        (澎湃新闻 3.16 柳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