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很多读者问我,你的小说里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女性至上的感觉?好像女人是坚强的、包容的、创造的,而男人大多数是病态的、软弱的、破坏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可能来自我从小对村子里的家庭,当然也包括对我的家庭的观察。
我看到每当社会大乱,家庭生活出现重大转折时,母亲们和奶奶们的表现,总比父亲们和爷爷们更有理性、更冷静也更坚强。
我听奶奶说,我爷爷曾经是个胆大无比的人。当年日本人来扫荡时,村子里的人就牵着牛羊、抱着母鸡,跑到田野里,钻到高粱地去躲避,这在当时叫做“跑警报”。
但我爷爷说不怕,他不走。后来他被日本人堵在院子里,头皮被日本鬼子用刺刀豁开了一个血口子。从此,只要听说日本人要来了,我爷爷就率先“跑警报”,跑到高粱地里躲着去了。反而是我奶奶胆大起来,临跑之前还要把母鸡抓住抱走,留在家里就被鬼子或是伪军抓住吃了。
“文革”期间,因为一位驻队“学大寨工作队员”的恐吓,我父亲感到大祸即将临头,说了几句绝望的话。这时我母亲说:天塌不下来,人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世界上没有渡不过去的河,也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一个男人如果死都不怕,就什么都不怕。
我母亲在这个时刻讲的,是能让我父亲腰杆硬起来的话,我当时隐隐约约感觉到女性巨大的力量。
后来我分析,女性为什么在特别危急的关头,能够表现得比男性坚强,那就是母性的力量。母性的力量使她能够排除一切外在的压力,能够使她变得非常坚强、非常勇敢。而男性身上的力量不如母性的力量大,当然也有父爱,但是父爱跟母爱的分量不一样。
父亲当然也可以在危急的关头保护孩子,但好像不完全来自天性,更多的好像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就是要男人承担重任,要保护女人和自己的子女。而母性的力量更多是原始的、本能的。
从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动物更多的是母兽在保护自己的幼崽,父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大家不要太当真。
我对女人的认识,是通过我对村子里的家庭的观察和思考得到的。接受采访的时候我也讲过:每逢重大关头,女人实际上比男人要坚强、镇静,女人比男人要伟大。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坚强的女性,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够发展,稳定。
这也是我能在《红高粱》里及其他小说里塑造出大智大勇、越在危险的关头越是能顶天立地的母亲的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原因。
尤其是《丰乳肥臀》里的母亲形象,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
(《贫富与欲望》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