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超越ChatGPT:人类特有的思维要强化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01日   06 版)

        眼下,ChatGPT正在全球大火。ChatGPT的本质是以“共生则关联”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出关联统计性,形成合成语言语境下的对话能力。

        ChatGPT的关联学习很强,却缺乏对公理的坚持。当你试图诱导它犯错时,它很容易发生“信念屈服”,从而产生“虚假关联”。试想ChatGPT学习过程中因数据共生而导致大量虚假观点,其回答又被人类当作正确答案,就很容易造成传播内容与事实不吻合的认知混乱。

        作为工具,ChatGPT就像一部字典、百科全书。有人担忧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会代替学校教育。笔者认为不太可能。相比学校教育,ChatGPT上的学习更像是“家教”,为学习者答疑解惑,且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在特定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得的当下,学校对超越ChatGPT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可贵。如果人类警醒,一些思维、能力或许会在ChatGPT的发展下应激加强。

        一是批判性思维。恰当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利器。我们可以对ChatGPT所合成的答案进行质疑、判断和推理,而不是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倒逼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二是计算思维。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获取特定知识”,而是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ChatGPT以“共生则关联”获取知识,与数字化时代“设计和构造”为核心的计算思维迥然不同。计算思维通过形式化、程序化和机械化,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可形式化表达的数学问题,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自动优化求解数学问题所表达的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科技伦理。在未来教育中,高校仍要强化科技伦理教育,从而弥补机器带来的潜在的伦理风险。

        (《中国科学报》2.14 吴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