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家”这个头衔进行祛魅。
——近期,有关专家的话题频上热搜,如“年轻人为何不爱听专家建议”“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媒体评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等。专家一定程度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说明“专家”这个身份已经不会必然形成知识权威,读者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模式。每个专家发言时还是要多想想,是不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不是有着学者的公道与良心,声誉与社会观感就系于言谈举止之间。
▲警惕科技伪创新招摇撞骗。
——近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走红后,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市场的高关注度和消费者的好奇心,借机推出山寨仿冒产品,推广有偿收费服务。远离科技伪创新,仅靠法律约束和监管力量是不够的,由于科技细分领域有着较高的专业门槛,相关专业协会和组织的预警作用尤为重要。消协部门可调度相关组织,从专业角度及时给消费者提醒和警示,提高用户辨别能力,以防上当受骗。
(综合光明网、《经济日报》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