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人为何喜欢“兔”

    《 文摘报 》( 2023年02月15日   05 版)

        兔年春节,由兔衍生了许多谐音祝福语,比如前“兔”似锦、大展宏“兔”、“兔”飞猛进。在中国民间,兔子一直以聪明敏捷的形象出现,在古代被视为瑞兽,有瑞兔呈祥的说法。到了当代,大家对兔子的喜爱依然不减,在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爆红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代表中国的既不是国宝大熊猫,也不是龙,而是兔子。从古至今,我们为何如此喜欢兔?它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和故事?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诗经》中有一篇《兔爰》,诗云“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写出了野兔逍遥自在的生活习性。    

        兔子长耳短尾,俏皮可爱。“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按照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兔是兽名,象踞,后其尾形,符合兔子长耳短尾的形象。    

        兔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常说“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卯”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扇门被打开的样子。清代有学者认为“卯为春门,万物已出”,说明卯本身代表着春意和无限的活力,和兔的形象完全对应。

        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兔子的文字记录。从先秦甚至更早的时期,人们就开始狩猎野兔,而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穴兔,采取笼养的方式驯化为家兔。唐代已有专门从事饲养、贩卖兔子的商人。在我国现有的二十多类兔种中,最为珍贵的是雪兔,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年雪兔的长度可达50厘米以上,它的神奇之处是兔毛的颜色能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冬天呈雪白色,而夏天变成灰褐色。

        现在常见的家兔多为白色,但在古代,白兔极为稀少,常被古人视为祥瑞的象征。

        其实,自然界的野兔大部分是灰色或杂色的。正因如此,在古代一旦有白兔、赤兔出现,则是轰动性的事件。古代史官会把遇到白兔的经历专门记载下来。在历代的“祥瑞志”中,兔子都被列为重要的祥瑞之物。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有白兔的身影。中国神话中,西王母是一位掌管不死药、长生的上古女神。在中国出土的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砖上,可看到西王母身边有玉兔直立,手持棒槌捣药。因此,中国民间也将白兔作为长寿的象征,人们向“捣仙药的白兔”祈求健康长寿。

        不过,兔子的繁殖能力太强,野兔驯化为家兔后,曾经物以稀为贵的白兔地位一落千丈。明代崇祯年间,白化家兔随着欧洲船只运入中国。一开始人们千金购买,谁知“祥瑞”的生育能力太强,很快其身价跌成“白菜价”。到了清代,白兔已和鸡鸭等家禽一样成了寻常之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与月亮的渊源颇深,经常一同出现,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系主任赵运涛说,汉代刘向在《五经通义》中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在西汉帛画中,月亮上确实有一只大蟾蜍,旁边还有一只奔跑的兔子。但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指出,最初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实际只有一只蟾蜍,“兔”完全是出于读音的误会,但发展到后来,大概人们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这种动物,“玉兔”的形象逐渐压倒蟾蜍,成了月亮的搭档和代称。

        兔子温顺可爱的形象到了现代,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年轻人还将兔子视为和谐与和平的象征。

        互联网时代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兔子是“那兔”。那兔是漫画和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主人公,代表中国的形象出场。这部动画片通过兔子的经历,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军事科技发展。比如抗美援朝中咬牙抗争的兔子,在原子弹基地忘我工作的兔子,努力推广“中国制造”的兔子……漫画从2011年起在网络连载,简笔画一般的画法、跳跃的叙事结构,看上去像是随笔涂鸦的作品,却得到了近10亿的点击量,改编动画在网上单集播放量近5000万。

        专家分析,兔子这一形象之所以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是因为它谦逊友好的性格也是中国人性格的一部分。兔子是吉祥的象征,保持着活力,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对国家的祝福与希冀。除此之外,各个国家以动物形象出场,以调侃式的描述方式,让历史少了些枯燥、多了些趣味,“中国兔”的崛起勾起了年轻人的爱国之情。

        兔子惹人怜爱的形象,深受不少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青睐,借助不同载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大白兔”奶糖以经典的品牌形象陪伴了几代中国人度过童年。这一老品牌在当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奶糖到饮料、雪糕,再到糖果味香水、口红等,“大白兔”持续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解放日报》2.6 彭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