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认证为四川农大经济学教授的网友发表文章称,建议对50万元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并认为这是促消费的最佳途径,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调侃,应该先对乱发表建议的专家征“建议税”。
该作者核心观点是,中等收入人群应该成为带动消费的主要动力。但他们目前拥有可观的存款,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也不愿拿出来消费。如果对50万元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让高额存款变得没有收益空间,如此一来大家就会把钱拿出来消费了。靠征税逼着有存款的家庭存不下去,只能把钱拿出去消费,这种言论不仅简单粗暴,甚至可以说完全不靠谱,可为何能引发广泛的讨论?
一来,它瞄准了50万元以上存款的人群,虽然央行统计显示,我国存款在50万元以上的储户占比仅0.37%,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被“扫射”到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虽然现在没有50万元存款,但也奔着这个目标去,看到这样的言论,必然也会受刺激,一气之下,驳上几句。
二来,“存钱还要交钱”的利息税听起来荒谬,但并非杜撰。我国在1950年和1999年曾两度开征利息税,又两度停征,而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其他国家仍在征收利息税。事关千家万户的钱包,当前又处于“促进消费,加快复苏”的紧要关口,自然引发关注和议论。
然而,先不说全国有多少人有50万元的存款,光针对这部分人征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能有多大,在当下,50万元究竟算不算是可观的存款,都值得商榷。再者,存款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财富,当前人们的资产形式多样,存钱征税显然有违税收公平原则,甚至可能造成存款挤兑,破坏金融秩序。
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民众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国家多次重申当前全面促进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百姓也盼着钱包能鼓起来。但促进消费绝不是逼人消费,而是要增加国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让人们有底气,有勇气去消费。正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近期在研讨会上所言:“现在老百姓手里那点钱,都是救命钱,你让他拿救命钱买房买车吃喝玩乐,这可能吗?”
(《楚天都市报》1.29 屈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