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中通快递徐汇南站网点,晨会开启,主题是春节工作安排。
这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今年春节或将有更多快递员返乡过节。在此背景下,快递“春节不打烊”存在压力。
32岁的女快递员杨艳艳公主头辫子扎得很高,她早就决定,今年春节留守上海。之前,她刚把自己的儿女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从山西接到上海团圆,“春节快递业再难,能有上个月难吗?人手那么紧缺都过来了,我有信心”。
责任与担当
6时30分,临江路边半开放式空地内已是灯火通明,快递小哥们有人指挥车辆,腾退空地;有人负责将破损件的外包装重新打包;有人按片区理货,将配送范围精确到楼栋和单元门。37岁的牛小锋戴着口罩、穿着“小蓝”冬季工作服,开始对快件进行分拣、消毒、理货,然后再按当日派送片区分装到配送车上。
这两天,快件量维持在2万件左右,其中,药品的比重在下降,年货的比重在上升,牛小锋依然会把药品挑出来放在最上面,优先配送。
早上一派的任务是最重的。8时30分,他骑上配送车,驶向自己负责配送的小区,开始挨家挨户送货上门。为了互相安全起见,他会在客户家门口把东西放下,敲敲门,安静离开后发送通知,避免面对面接触。
漫长的职业生涯,让牛小锋对网点负责区颇为熟悉,自己也成为周边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他的微信里,有多个小区客户群,遇到客户要求的急件,他会优先派送或者夜里加班配送;遇到家中无人,他也会和客户细致商讨快递暂存位置,避免丢件。
上个月,上海快递业迎来一波“强寒潮”。而如今,运力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痛点就是缺人。12月20日前后,人手最紧张。”中通上海徐汇南站网点负责人杨波介绍,该网点一共有60多人,那几天的快件量在17000至18000单左右,受疫情影响,网点一度减员一半。
“我们的快递员有韧性、有担当。”杨波感慨,“那时候社会上根本招不到新人,大家都害怕感染选择不出门。只能靠‘老将’硬撑,让在岗的小哥加班加点来‘消化’快件,那几天都要干到晚上10点、11点。”
12月21日,杨波一天内收到了10多个阳性报告,这些小哥负责的投送区域怎么办?严峻的局面,逼出了“最强牛小锋”。
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一点多,他连续工作,老旧小区多,上下楼梯如飞一般;为了挤时间,他的午饭挪到晚上吃,最终一天派了980件,相当于平均投送量的三倍。那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送完!
“首先要HOLD住。不能看到这么多快递一下子蒙了,心态要放平。”牛小锋乐于分享超越极限的方法,“要快,走路快、动作快、爬楼梯快;但不能急。路线如果没规划好就急着出发,容易走‘冤枉路’,这是快递员的大忌。”
“免疫”与“恢复”
整个12月没有一天出现积压件,徐汇南站网点极强韧性的背后,是“免疫力”和“恢复力”双重作用的结果。
毕竟,单靠快递员个人精神硬撑,这么大的网点,总有撑不下去的时候。艰难局面之下,企业关键还是要做足事前准备,科学管理。
网点的员工中,牛小锋的闹钟还不是最早的,厢货车司机史师傅的闹钟还要早上十几分钟。
他住在40公里外——青浦华新镇的浦西转运中心。通过大型智能化设备,一件件快递在装卸工的操作下,迅速满车。5时45分左右,转运中心几乎所有厢货车的发动机启动声一齐发出,史师傅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热闹”画面,平静地驾车驶出。
最近一段时间,史师傅的身体状态最让杨波牵挂。网点厢货车司机是稀缺资源,只要有一位因为“阳”倒下了,那么从仓配中心到末端派送,从神经中枢到神经末梢的供应链韧性将被打破,网点就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月上旬,看到防控“新十条”实施的新闻后,杨波立即启动备用司机制度,而作为备用司机,要尽可能少和外界接触,留在网点内做些内勤工作:“必须保证每天有两位司机正常工作,才能维持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正常运转。”
现在,杨波终于能松一口气:网点没有出现重症,较早感染的快递员基本上不到一周就能康复,他们康复后立刻返岗,全心支持网点的工作。
母洪明是“阳康”后第一批返岗的小哥,他和杨波相识十年,在杨波从快递员到职业经理、网点负责人的创业路中,母洪明一路相随。“快递员的友情不是喝酒打牌结出来的,而是在‘他没带雨衣我先帮他送剩下的’‘我身体不舒服他帮我顶班’这样的互助中逐步培养的。网点人手紧张的关键时刻,我肯定要尽早回到岗位,多出点力。”母洪明说。
除了员工的奉献,还有家人的温情。
得知人手不足,杨波的父亲、哥哥、姐姐、姐夫都来到网点扎下了根。分拣、快递,每个人都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时甚至熬通宵。“网点是大家,家庭是小家,这个冬天,两个‘家’都很温暖。”
春节“走”与“留”
距徐汇南站网点300米处,便是黄浦江。杨波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拉着妻儿老小走上龙华滨江绿地欣赏夜景了。
他92年出生,在快递行业已经干了10年,他喜欢上海,也喜欢快递这个行业。
创业有成,家庭和睦,故乡的街邻也给予他尊重。只要提到这些,杨波就会很高兴。“父亲一直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觉得干快递有前途。”他说,“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都跟着我,收入稳定,老一辈的人也很放心他们在我这里。”
6时30分,随着史师傅驾车驶入网点,分拣滑道、爬坡机的作业声再次响起,新的一天派送流程开启。杨波一把拉过史师傅,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今年过年,留在上海干,行吗?”
“再考虑考虑,前两年都没回,老婆催我回家。”史师傅也不好直接拒绝。
牛小锋也是如此:“我上有老、下有小,今年恐怕不能在上海过年了。”
其实,各快递网点都开出了丰厚条件,提前“囤人”备战春节不打烊。有些忙着在各大网站发布“春节不停招”招聘信息,期望新生力量加入,有些目标锁定刚进入网点的单身年轻小哥,认为“留下来没有包袱,肯上进”,但杨波还是习惯从老员工里“囤”一部分人,应对春节期间的工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算经济账,“春节期间派单量乘以3计算工资,再加上公司有一些补贴、红包,政府发一些补贴,算下来一天挣一千二三百元没有问题”;再算情感账,“你看我们合作了这么长时间,春节是网点困难时刻,能不能留下来帮帮我?我们需要你,老百姓需要你,整个城市都需要你。”一次不起作用,他就不停“唠叨”,争取部分老员工“回心转意”。
他已“囤”了20多名员工春节留守岗位。他的目标是超过30名。
“我们不怕‘双十一’,就怕过年,不怕三十、初一,就怕初六、初七。初五之前网络商家一般是休息的,运单量不会太高。初六会迎来一波运单高峰,届时,我们将全力提升返岗率,保障平稳运转。”杨波笑着对牛小锋说,“初六就回来,怎么样?”
(《文汇报》1.9 赵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