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07日 星期六

    哈尔滨冬天的寒冷记忆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07日   07 版)

        ■苏丹

        1984年刚到哈尔滨读书的时候,我对这座城市寒冷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好奇心的影响,因而那时候整天盼着冬天快点到来,期待第一场降雪,急切地等待着滑冰课上离拉歪斜的登场。

        我在和家人同学的通信中对这件事的描述,戏谑的成分更多些,显摆寒冷的见闻,卖弄一点文采,以博得亲友们的艳羡。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学子甚至有一点担心它不够冷,冷得不够传奇、不够惊艳。

        当时关于东北的严寒有许多传说,比如:用舌头舔冰会粘在上边,若舔门把手、水压井扶手等铁件,不脱层皮的话休想把舌头从冰冷的金属上收回嘴里;童谣里会说狐狸在冬天钓鱼的故事:兔子诱骗狐狸将尾巴投入钓鱼人凿开的冰窟窿里用尾巴钓鱼,最终被冻住无法脱身等等。    

        记得班主任曾经吓唬我们说:每一年入冬后都会有一些醉鬼毙命于突然降临的酷寒。的确,这个时节哈尔滨的主流媒体《新晚报》每天都会有这类事件的报道,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最有趣的传说,就是男人们在冬季寒冷的户外小便的故事。据说这等放肆的男人必须随身带一个中空的管子,然后一边儿撒尿一边儿击打鸡鸡。传说中那道热流在落地的瞬间就会冻成一道冰柱,必须用棍子中流击水才能继续“撒泼”。

        关于这个笑话的真实与否,无从考证,更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敢亲自去实验。但是我的确亲耳听过从南方来到哈尔滨学习和工作的那些老教师们提过此事,从他们信誓旦旦的表情来看,这也许是真的。

        蔑视严寒注定要付出代价,而且多是不可逆转的。

        我见过一个在冬天因好奇而舔水井压杆的孩子,他因此留下了终身残疾,后来说话变成大舌头,一辈子再也发不出qin、jin等尖锐的读音;许多东北人都患有关节炎,用手一揉波棱盖儿会有咯楞咯楞的响声,到了晚年,这些隐疾就开始变本加厉地折磨人们的身心。

        但初来此地的人也有不知深浅的,一些南方来的学生大冬天穿着衬衣和毛背心放肆地在宿舍和教学楼间来回游荡,他们这种极不理智的行为充满了挑衅的意味;更有一位内蒙古来的同学甚至在数九寒天里赤脚穿着拖鞋,招摇过市跑去国旅买冰棍儿。

        当地有句俗话曰:“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冬天里三层外三层的衣着是御寒的传统办法,这是着装美学无法逾越的红线。哈市的同学们对于冬季从来不敢怠慢,每一年的深秋,他们就早早换上了臃肿的冬装,里边穿着秋裤,再套上棉裤,中间还戴着护膝,如同战场上的重装步兵,精神抖擞,严阵以待。现在想来,那些“南蛮子”的行为属于无知者无畏,他们严重低估了局势的严重程度。    

        一次,有两位现役武警同学来看我们同年级的一个内蒙古籍学生李向阳。于是,喜欢热闹的向阳同学就召集年级里几位酒量颇大的男同学同进酒席。年轻气盛的几个家伙凑在一桌必然会出乱子,内蒙古大草原来者不善,白山黑水间的东北人也不甘下风。于是一帮人咋咋呼呼一杯接一杯,咔咔咔连干了几轮,高潮迭起。热菜还没上,六个人就已经喝光了八瓶白酒。我的同班同学杨理想平时一顿也能喝个一斤多白酒,还可以再来几瓶啤酒漱漱口的,按理说也是酒桌上的一员悍将。可是在那天呜呜渣渣的氛围之下,酒喝得实在太急了,平日里争强好胜的他竟也突然感到不胜酒力,于是借口小解闪身离席。

        那个名叫“铁卫餐厅”的小饭馆位于哈铁卫校沿大直街一面欧式建筑的地下室里,餐厅没有厕所,客人们一般都是爬上楼梯走出地面之后在门口两侧盛开的丁香花丛中解决问题。因此,即使在每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里,那扑面而来的香气里也总隐隐地蕴含有一丝异质气息在诡异而迷离地闪烁。

        那天天气比较恶劣,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杨同学从闷热的地下室爬上地面之后,先在萧瑟枯萎的灌木丛中释放了内急,在凛冽的寒风中顿觉几分畅快。忽然又有一阵寒风袭来,杨同学立刻感到一阵眩晕,然后身子一栽歪,扑倒在地。

        这时,一阵睡意又诡异袭来,杨同学心中暗想:“不好!吾命休矣!”于是他挣扎着侧卧在冰冷的地面,用最后一点力气撑起沉重的头颅,迷蒙地扫视着街道上过往的行人。万幸的是,同学俞某恰巧下晚自习归来,杨同学奋力呼救,最后在俞同学的搀扶下回到宿舍。在厕所里,杨同学将刚喝下去的一斤多滨州白以及吃进胃里的少许凉菜如大拉皮儿、哈尔滨红肠、松仁小肚等熟食吐了个干净,然后在温暖的榻上倒头便睡。梦中他觉得自己身体凸出的所有物件都被冻掉了,只留下少许胡须,像一只胖胖的海豹……

        大学四年中,在哈尔滨的街道上目睹了很多有趣的景观,而塑造这些景观的正是那种“看得见的寒冷”。

        哈尔滨的寒冷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冰封的江面、白雪皑皑的屋顶、江畔的雾凇、厚重的建筑、带脚闸的自行车、棉服棉裤包裹下笨拙的身形……过度的寒冷让这座北方的城市看起来有种不透明性质,许多生活情境都被掩盖在这御寒的铠甲之下;而冰灯是晶莹剔透的,它是这个城市的骄傲。冰灯展是这座城市在严寒的威逼利诱下凄美的绝唱,其美轮美奂的景象之下,蕴藏着向死而生的勇气。

        (《黑白之城》 文汇出版社 2023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