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蒙古国煤矿腐败案背后:

    经济转型之痛,民生改善之艰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04日   03 版)

        2022年12月5日,数千名蒙古国民众冒着零下21度的严寒天气在首都乌兰巴托的苏赫巴托广场抗议最大国有煤矿“塔温陶勒盖”受贪官染指而滋生的腐败,抗议群众要求公开调查涉案官员。

        塔温陶勒盖煤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是世界上最大的焦化煤及动力煤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约达64亿吨,该煤矿由蒙古国国营企业“蒙古矿业”以及其子公司“塔温陶勒盖矿业”以及一家外资私营企业三方联合运营。

        其中,“蒙古矿业”和“塔温陶勒盖矿业”两家国营企业在运营和管理方面上的声誉并不佳。上述两家国营企业垄断了其国内大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但所得巨额收益并没有积极地用于提升社会福利以及改善民生福祉。此外,由于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上述两大国有矿业企业也没有很积极地参与地方环境治理及履行其他社会责任。

        2022年秋天,塔温陶勒盖煤矿开始被指控称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能源部门的官员及国企负责人盗取了库存中385000吨煤炭并将其走私至境外,涉案金额据估计高达129亿美元至176亿美元,该数字大约相当于蒙古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有矿业企业饱受诟病的背后是蒙古国民众对于国内反腐工作的失望,腐败问题也是造成蒙古国政府陷入“塔西陀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1年以来,蒙古国虽然大力推行私有化及市场经济改革,但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公平竞争”乃是蒙古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涉嫌腐败官员常常涉足矿业、建筑、能源等行业,通过自身的权力为具有裙带关系的企业牟取项目及优惠贷款。

        腐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现象,其背后乃是一系列扭曲的经济模式。蒙古国的矿产开采行业可谓是其经济命脉,然而,也正是因为该国经济对矿业的高度依赖导致其经营模式有着极高的政治化及计划指令化的色彩。而且,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不仅使蒙古国经济结构难以摆脱畸形的发展模式,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污染。重度污染导致肺炎、癌症、畸形儿等疾病在蒙古国较为高发,“因病致贫”的现象在蒙古国也较为普遍。

        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出口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新冠疫情之前,蒙古国的煤炭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而2021年的产量暴跌至3230万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的大幅萎缩使原本不景气的国民经济及高通货膨胀率雪上加霜,2022年7月,蒙古国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7%,而货币图格里克的持续贬值,也导致民众购买力进一步下跌,蒙古国全国的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1.6%一路飙升至28.4%。

        蒙古国内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而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但严重的腐败现象恰恰阻碍了这一进程,使蒙古国很难有效吸引外国的投资及技术支持,畸形的经济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

        (《南方周末》2022.12.14 李书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