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梅兰芳背后的银行家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04日   05 版)

        冯耿光,晚清军咨处厅长,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代表,民国初年中国银行首任总裁,也是艺术家梅兰芳的“投资人”、“经纪人”与一生挚友。冯耿光一生中两件事令其光辉:“一是曾任中国银行总裁,也就是中国金融界第一把交椅;二是辅弼中国京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梅兰芳,是梅氏事业最大的赞助者。中国近代史上,可以同时为中国金融史和中国京剧史不可或缺的人物,惟冯耿光一人而已。”

        冯耿光,字幼伟,广东番禺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在家行六,人称“冯六爷”。“六爷”生于1882年,时值晚清光绪年间,风云变幻,人人都有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少年的冯耿光也不例外。在系统接受海军军事教育后,1900年他被选派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这批军官很受重视,清廷指望他们制衡袁世凯为核心的小站新军,所以冯耿光一时顺风顺水:先是于1905年调中央练兵处,上司是冯国璋,1907年,练兵处改为陆军部,下设军咨处,冯耿光任二厅兼四厅厅长。

        也是1907年,26岁的冯耿光和友人在云和堂“打茶围”(聚会)时,初识了14岁的“歌郎”梅兰芳。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冯幼伟爱护梅兰芳……幼伟月入银四百两,以其半助兰芳成名,始终如一”,或是缘分,或是眼光,两人开始有了交集。此后的四五年,辛亥革命爆发,冯耿光在南北议和中担任北方代表,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有意疏远清廷留日官员,30岁的冯耿光便闲了下来。不久,袁世凯称帝,蔡锷发动护国运动,紧要关头,冯耿光说服冯国璋“倒袁”,护国运动大功告成,也为冯国璋积累了政治资本。

        早年间,冯耿光便和同好梅兰芳的人形成了小圈子,自称“梅党”,这个圈子,由“将军团”、“学生团”、“诗人团”构成,集结了一批不被袁世凯所重用的将军们、京师大学堂译馆的学生们,还有不少有文学才华的诗人。

        冯耿光是坚实的“梅党”,他为梅兰芳置宅,并率领“梅党”,积极为梅兰芳联络人脉、出谋划策。“梅党”为梅兰芳组织了名为“缀玉轩”的后援会,“捧梅”的狂热程度,不亚于今日娱乐圈的粉丝后援会。在“梅党”的牵线下,梅兰芳获得了与谭鑫培等京剧名家合作演出的机会,年少成名,又在此基础上将剧目与表演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梅兰芳的剧目,用的是“集体编制”的方法,先由“梅党”成员收集有意义、可编制的剧本素材;再由一位担任起草,分场打提纲,大略写出来,然后大家共同商讨、打磨,并在每一次演出中吸收新内容,接受新思想,编演新戏,进行京剧“改良”。梅兰芳说: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观众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不愿意站在这个旧圈子里不动,再受它的约束,我要向新的道路上寻求发展。这种“改良”带动北京京剧风格出现巨变,从精神上与艺术上都脱离清末京剧的藩篱,与民国新时代紧密相连,确立了“民国京剧”的艺术风格。

        正是对京剧的精益求精,让梅兰芳的演出深入人心,在演出《牢狱鸳鸯》时,演到县官把男主角屈打成招,观众席中有老者忍不住竟跳上台来,对着县官破口大骂,挥拳就打。观众入戏程度如此之深,实是以往罕见。

        除了经济上扶持,作品上把关,连梅兰芳与“冬皇”孟小冬深刻的爱情,也是在冯耿光举办的堂会中促成的。时值民国七年,刚出任中行总裁的冯耿光意气风发,在自己的宅院为母亲举办盛大的生日会,人称“冯宅堂会”,其规模盛大足以载入史册。那次堂会上,梅兰芳与孟小冬初见,合作《四郎探母》,互生情愫,为之后的刻骨深情与决绝分离都埋下了伏笔。尽管梅孟二人的感情并非平稳收场,但并未影响梅兰芳与冯耿光的情谊。

        (《北京晚报》2022.12.16 陈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