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纪检部门查处通报的少数官员违纪案件涉及逃逸式辞职、离职。办案人员指出,问题官员假借逃逸式辞职、离职变相腐败,有以下套路。
套路一:变“提前退休”为“提前筑巢”。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于2018年9月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曾在多家金融机构任职。
套路二:“洗白”操作,以“贿赂款”“好处费”做牟利本钱。今年6月,重庆市九龙坡区原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廷宪被查,51岁主动终止仕途的他,离职后成为重庆万花谷生态旅游公司法人,不仅把在职时收受的贿赂及离职后兑现的“好处费”用于经营,还企图借经营行为洗白赃款。
套路三:在位不收离职收,在岗不收转岗收。提前6年退休的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原副巡视员邱平,在退休后主动要求放弃退休待遇。后经调查,其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在网络安全监管方面提供帮助,退休后接受多家企业邀请出任安全法务顾问。
专家指出,防范问题官员以辞职、离职为“隐身术”逃避监管、“离职腐败”,首先要加强离任审计,不能让问题官员“说走就走,想走就走”。同时划定离职后的“从业红线”,不能进入的行业、企业坚决不能进入。此外,应重点排查突击投资入股、违规返聘等问题,截断“离职腐败”变现之路。
(半月谈网 12.17 高皓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