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战国策·齐策四》记录了隐士颜斶与齐宣王的一次会面。两人一见面,便发生冲突。齐宣王说:“你过来!”颜斶答:“你过来!”齐宣王立时面露不悦。颜斶不慌不忙解释道:“我过去是‘趋势’,你过来则是‘趋士’。‘趋势’是世间恶习,‘趋士’乃天下美谈,两相比较,不如使王为‘趋士’。”说得齐宣王茅塞顿开,恭恭敬敬走下王座趋近颜斶,表示要做他的学生,向他学习治国理政的本事。
“我过去”,即趋炎附势。纵观古今中外,有钱有势者身边总会围着一群吹吹拍拍的奴才。不论是春秋战国时豪门豢养的门客,还是《红楼梦》里贾府中那一帮骗吃骗喝的清客,大多是些无操守、少气节、利欲熏心之辈。
“你过来”,即趋士,亲近人才,只要出自真心实意,皆会成为美谈。昔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燕昭王筑黄金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
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今天,更要尽量做到发现人才,信任人才,重用人才。
“你过来”,首先是管理者的姿态应放低一些,要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人才有本事、有能耐、有水平,也多有锋芒、有个性、有脾气。尊重其人格,宽容其个性,接纳其特点,这是二者对话的第一步。其次是要考虑人才的实际困难,给人才以合理待遇。“要想马儿跑,先让马儿吃饱”,出萝卜价想买人参,很难留住人。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其心无旁骛全心付出。
其实,“你过来”或“我过去”,是谁迈出步子的问题,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你过来”得多了,关心尊重人才的氛围浓了,大家对你的信任感高了,“我过去”的人也会更多,且意愿纯粹得多。而当“我过去”不再是吹嘘拍马,而是出于公心、奔着事业,也就找到了人才的“正确打开方式”。
(选自《北京日报》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