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或将走向以学术期刊出版服务为中心的“学术—产业—大众服务平台”的综合评价。新时代学术期刊评价实践既需要坚持原有的科学评价原则,也需要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不断完善和创新。
第一,坚持分学科、分领域评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和服务对学界、业界和社会大众产生的作用和贡献都会呈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应坚持分学科、分领域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科大类建立不同的评价模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系。
第二,加快探索以出版内容和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学术期刊既是学术出版平台,又是学术服务平台。因此,学术期刊评价应坚持以出版内容的质量评价为基础评价,以期刊平台的影响力、服务力和贡献量评价为增值评价,实现基础评价和增值评价的融合发展。
第三,以多元评价和开放评价拓展学术期刊评价新思路。为了全面体现学术期刊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价值和贡献,应努力从多元视角、多元指标体系、多源数据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效果评价和贡献评价。在全球开放数据、开放科学、开放服务共享政策的指引下,未来学术期刊将成为开放学术服务的重要力量。
第四,持续增强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参与度与可信度。目前,增强专家同行评议工作的参与度和可信度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同行评议标准、流程及监督与奖惩制度;二是建立同行评议专家认证、评议过程记录、评议数量认定、评议质量评估的标准;三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数量和质量的专家同行评议工作服务平台。
第五,促进对学术期刊评价理论、方法的科学理解和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转化。各评价主体应立足新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要求,积极制定更加公正透明的评价工作方案,使学术共同体对期刊评价工作认知清晰、理解准确、运用合理、乐于反馈,不断推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11.15 胡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