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记忆里的街边小摊

    《 文摘报 》( 2022年10月29日   07 版)

        ■潘伟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当中,都或多或少留存有这样的画面:画面里,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街头巷尾的小摊贩、驻足交流的人群……嘴馋的小孩,甚至会蹲坐在家门口,一旦某个熟悉的吆喝声如期而至,他便高兴地冲出家门,顺着声音去寻找好吃的东西。    

        如今,这种场景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小摊贩们或改头换面,或“退隐”到了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都市的扩张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样态。    

        那些曾经在街边常见的小摊贩和他们的商品,如今已经越来越难见了。

        卖灯盏

        电灯普及前,百姓照明用煤油灯,粤语叫“火水灯”。粤人又沿袭古称,叫火水灯为“灯盏”。有俗语:“千拣万拣,拣着个烂灯盏”,又有歇后语:“灯盏无油——空费心”。    

        清末,外国石油公司引入煤油灯,其亮度,其燃料,其燃烧方式,皆优于点植物油的老油灯。    

        煤油灯以棉绳为灯芯,灯头铜制,玻璃或铁皮灯座,挡风的玻璃灯筒,粤语叫“灯通”。灯头周边,有数个“爪子”,以承灯筒;旁有小齿轮,控制灯芯升降,调亮度;灯芯下方伸入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与灯座相旋合。灯座内储煤油,靠灯芯把煤油吸上灯头。    

        计划经济时期,煤油凭票,到供销社买。记得小时候,写作业时,父母才把灯光调亮。而乡下的奶奶家,全家只点一盏灯,做饭时灯在灶头,吃饭时灯在饭桌;墙壁上开个洞,两房共用一盏灯。    

        转眼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煤油灯几近绝迹。都用电灯了,依然有人卖灯盏。点灯不为照明,为什么?只为“做事”——结婚,生子,搬新居。    

        新婚之夜,洞房里点两盏煤油灯,包上红纸,替代洞房花烛。生子又叫添丁,添丁添灯,添丁人家要点上一盏煤油灯,供奉在宗祠祖宗的牌位前,报添丁。搬新居,俗称入伙,入伙要点火——那就是点灯,厅堂点大灯,厢房点小灯。    

        卖灯盏者说,祖传三代做灯盏。都用电灯了,依然年销灯盏数千。

        卖火缸

        天寒地冻,满街摆卖小火缸。火缸,城里人也许不知。火缸何用?烤火。竹编的“火缸”,能烤火吗?    

        所谓火缸,又叫烘笼、火冲、火笼缸,各地名称不一。火缸有大有小,大火缸的外壳,多为篾编的烘篮,罩放于炭盆上,取暖或烘物,或罩放于香炉上熏香。古人文雅,不叫火缸,称熏笼。唐代白居易《后宫词》云:“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单表小火缸:外壳篾编,圆墩形,有提把,盖口铁丝耕网,里边装个小罐——锡皮焊成的“火缸”。火缸里,每天添些草木热灰,或没燃尽的浮炭,之后,埋一两块木炭,慢慢续火。我在粤北下乡当知青时,冬日农闲,见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有一只小火缸,时刻双手提握,护烘取暖;学童则把小火缸带回学校,听课时烘脚,做作业时烤手,饿了,就往火缸里埋条番薯,煨得满室飘香。    

        冬夜睡觉时,老人常将小火缸带上床,暖脚,暖被窝。后来读唐人薛昭蕴《醉公子》词,有“床上小熏笼,韶州新退红”句,原来古人也置小火缸上床。

        卖酒饼

        独坐一隅,双手交叉,看摊摆卖,见人趋前,即作推介——    

        “有包装的,是工厂生产的酒曲;丸子形的,是自家做的酒饼。任意选择。”

        “怎样酿甜酒?可以教你。酒饼放多少?少则绵甜,多则浓烈,做三斤米的酒,两枚足够。”    

        问怎样做酒饼。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绝技不外姓。讲你也不知:酒饼用酒饼草作媒引,里头有香草、山姜、米粉和山泉水,添点八角、茴香之类香料。各施各法,哪家好?凭口碑。    

        酒饼又叫酒曲,李时珍说:“酒非曲不生,故曰酒母。”酒曲是酿酒的酒母。又说:“曲有麦、面、米,造者不一。”《本草纲目》记载有造大小麦曲法、造面曲法、造白曲法和造米曲法。此数种曲皆可入药,故酒曲又称曲药。    

        我国谷物酿酒,用“复式发酵法”:以酒曲霉菌糖化谷物,糖化与发酵融为一体。此法空前,入世界酿酒史。    

        西方诸国,长期沿用的谷物酿酒法,是麦芽糖化加酵母。但欧美酿造学著作中,介绍用米、麦等淀粉酿酒的霉菌,为“罗克斯霉菌”;其酿酒法,称“阿迈罗法”,都是法国人的命名。事实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越南的法国人卡尔迈特,买回中国酒饼,从中发现酵母菌。西人专利意识强,鹊巢鸠占。

        卖热水瓶

        热水瓶,俗称暖水壶,家庭日用品,竹篾、铁皮、塑料为壳,内装瓶胆。瓶胆双层玻璃,胆壁涂水银,中抽真空,软木作瓶塞,其功能是保温。盛热水的叫热水瓶。另有盛冷食如冰棍之类,则叫冰瓶。

        计划经济年代,物品匮乏,热水瓶及搪瓷杯、搪瓷脸盆,为单身汉标配。新婚之际,红底双喜的热水瓶,既是日用品,也是摆设品。那时,热水瓶还是时兴的礼品。新居入伙,送热水瓶;毕业谢师,亦送热水瓶。

        各级单位的奖励,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亦奖热水瓶。70年代末,我在百货公司当美工,常备两瓶油漆,一红一黄,为买热水瓶作奖品的单位,写奖项名称,写颁奖单位,浅底者红字,深底者黄字。买热水瓶作礼品的顾客,亦常找我,代写礼贺词。    

        21世纪初,电热壶、饮水机进入家庭,玻璃内胆热水瓶不再独宠。    

        老汉赶圩,日用品小摊,挑选热水瓶。为何耳附瓶口?老汉说,静听声音,鉴别瓶胆裂否。回声越大,质量越好。

        (《百工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