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具有超越经验层面的深远意义,即在治国理政的本质和规律层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逻辑,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将来怎样继续成功”的问题。
宏观层面: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
一方面,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社会革命,平衡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的关系,尤其是协调好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防止权力异化,提升执政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
中观层面: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
通过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各层次的标准化建设,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具规范性和可预期性。
同时,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大链条中,应充分考量公民参与意愿,定位不同社会力量的角色与功能,有效拓展民主参与的合法化路径。
微观层面:健全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机制
一是深入探索党组织推动政府、市场、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和路径,调动实际可用的各种制度资源。
二是在党的领导下规范治理主体行为,包括推动市场治理机制系统创新、构建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创新基层政府公共治理绩效评估。
三是综合运用精细化治理模式、利益激励机制、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降低参与成本,保障行为效能,以激活人民团体、社会力量、基层组织自治与共治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主体意识。
(《解放日报》10.18 孙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