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日媒刊文称,前往中国任教的日本科学家逐渐增加。事实上,除高校外,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端制造业也是日本科技人才扎堆的地方。
越来越多的日本科技人才喜欢赴华“打工”,首先源于日中经贸关系持续升温。日企在华推出本土化策略,将一些研发中心也设在中国。据报道,目前苏州高新区600多家日企中,约95%设立了研发机构。这些高端岗位很容易吸引日本高科技人才。
还有一些日本科技人才进入中国企业或机构工作。近年来,已有丰田和日产公司的多名技术大拿转投中国车企。此外,“纳米机器人之父”福田敏男、“光催化之父”藤岛昭、脑神经科学家御子柴克彦等人也已进入中国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
这些高科技人才将职场阵地转移到中国,主要原因还有,中国让这些大咖更有用武之地。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减少了对各大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随着大学法人化改革,国立大学从政府获得的经费进一步减少。这导致不少学者无法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年轻学者面临无业可就的焦虑,在职学者则面临拨款进一步减少的烦恼。
在汽车产业等领域,日本面临人才资源充足、职场“内卷”的现状。随着全球燃油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汽车技术人才收入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机器人、清洁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的投入,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也开启了全球人才争夺战。在中国,既容易找到工作,搞科研也不差钱,这对日本大咖们的确有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提出要在科研领域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不唯奖项、不唯帽子,构建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评价导向。这同样抓到了日本科技人才的“痒点”。
(《参考消息》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