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9月24日 星期六

    研究生宿舍“一床难求”

    《 文摘报 》( 2022年09月24日   01 版)

        山西太原某高校开学前,工作人员对宿舍进行消杀。

        2022年秋季学期到来前,不少高校宿舍紧缺,不得不推出过渡性措施。

        8月21日,湖南师范大学发布公告称,将租用距学校十余公里的金海谷郡中学校舍作为过渡性学习、住宿场地,安排两千余名研究生新生入住一年;安徽大学则准备把近三千名研究生新生迁至合肥经济学院。

        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达457万,是近十年涨幅最大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校园基础设施,却难以追上扩招速度。

        宿舍紧缺存在已久

        湘潭文庙原已被列入修缮计划。据当地媒体报道,因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须加固修缮。

        湘潭文庙是湖南科大雨湖校区的主体建筑,当地媒体2022年4月报道,学校计划恢复雨湖校区办学功能,在三年内达到1000名在校研究生规模。

        该校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炳煌表示,建设昭潭书院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昭潭书院为湘潭文庙基础上扩建而成。

        校园环境是学生报考的重要考虑因素。在陈烨(化名)的印象里,南北校区建筑面积有一百余万平方米,还有樱花园、梅花园等各式景观。同为2022级研究生的周迟(化名),看重的则是校本部的硬件资源。在她的印象中,本部校区图书馆、体育馆和溜冰场应有尽有。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要求,高校招生章程应按相关规定公布住宿情况以及培养所在校区等内容。但接受采访的部分学生表示,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对此并不知情。

        8月22日在一场临时召开的线上座谈会上,学生们表达了关心,6月开始修缮,8月刷漆,等到9月入住时是否会存在甲醛超标问题?湖南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廖和平表示,“学校肯定会为学生的安全健康做好准备工作。”

        至于雨湖校区图书馆、办公楼尚未修建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廖和平认为,可以通过云端方式获得本部资源。

        几乎同一时间出现宿舍紧缺的不止一所高校,一些高校甚至无法和湖南科大一样,找到多余的校区修缮再利用。

        湖南大学在2022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中提出“住宿申请预定制”,表示因宿舍资源有限,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西南交通大学则在入学手册上说明,将根据提交住宿需求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学生住宿。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新生,也曾“排队”等宿舍。未分配到床位的同学,需自行到校外租房。

        长期以来,让部分学生校外租房是高校应对宿舍紧缺的办法。早在2018年,数名北京大学2018级硕士新生反映,只有55%的新生能入住北大万柳公寓。而复旦大学,除部分专项计划外,从2019年起也不再为专硕研究生安排校内住宿。

        上半年才决定扩招

        “近几年就业率下降,研究生扩招成了大趋势,”廖和平说,“学校每年都响应扩招,本部宿舍资源不够用,才把雨湖校区利用了起来。”

        然而,扩招的速度远快于宿舍建设的速度。李炳煌告诉记者,扩招是上半年才决定的,扩招近两千人,“学校不可能在四五个月内扩出两千个床位”。

        扩招往往并非完全是学校自己的决定。2022年8月,安徽大学拟安排近三千名研究生入住合肥经济学院。据该校学生反映,安徽大学在合肥经济学院租下宿舍和教学楼,作为新增的金寨路校区。“(学校)去年扩招两千,今年扩招五百,校舍、实验室、师资并不能完全支持。”安徽大学一位老师表示。

        高校对招生指标的决定权有限。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曾撰文介绍,每年,教育部将规定好的国家招生规模总量分送到各省,各省再制定本省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在省级教育部门给定“指标”的前提下,尽管高校可以按照自身发展需求上报招生计划数,但这个数目需要符合省里分配给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数。

        值得注意的是,指标的大幅增加,往往还与社会重大事件的应急决策相关。2003年SARS、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当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分别达到32.7%、14.4%和24.4%。这些特殊背景下的扩招,往往基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层面考虑。

        新建宿舍难

        修建宿舍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但目前来看,这可能是最难实现的方式。“背后涉及土地管理和教育经费等多重因素。公办高校建筑用地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核,建设规划新校舍,严格的土地管理和审批制度常常是高校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李炳煌说。

        教育经费问题更为棘手。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始终维持在国际标准4%以上。但在具体实施中,李炳煌观察到,“教育经费更多向初等、中等教育倾斜,高等教育经费增幅相对不大。”

        对湖南科大这样的省属高校而言,“修缮”的可行性远远大于新建。“就算买了地皮,还要再盖楼,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仅靠高校的办学经费可能无法支撑。”李炳煌说。

        他观察到,疫情以来,高校软件设施的投入比例呈增长趋势。“这些教育经费多被投资于智慧教室、校园信息化建设、学生奖助学金、通选课程和学科专业建设上。”相较于校舍等硬件资源,软件设施见效快、时间成本低,常常更受高校青睐。

        除了新建宿舍,是否有其他解决宿舍紧缺的办法?有高校通过制定“滞留生”宿舍退出机制,对未修满学分、论文不合格、休学退学、出国交流等在读年限超期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中清退,流转宿舍资源。还有高校穷尽办法,腾转出部分校内设施,把学术中心、办公楼等楼栋改造为学生宿舍,缓解住宿紧张。

        (《南方周末》9.13 苏有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