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信贷资源岂能“藏”在账上

    《 文摘报 》( 2022年08月10日   01 版)

        拨备覆盖率,可以理解为银行建了一个池子,根据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的数量,把利润投到池子里,为应对未来不良贷款变成坏账做储备。未来核销坏账时,从池子里把这些款项取出即可。近两年,银保监会数次发文指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鼓励进一步强化在小微企业、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然而,在收入利润增势良好、不良贷款率下降的情况下,包括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和苏农银行等4家银行仍然提高拨备覆盖率,将惊人的净利润增幅“藏”起来。

        截至7月20日,有5家上市银行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快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32%。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季度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96%、3.73%。杭州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和苏农银行是农村商业银行,他们的不良贷款率都远低于平均水平。

        这些银行在不良贷款率下降时,仍提高原本很高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基于怎样的考量?监管层鼓励降低拨备覆盖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时,他们为何依旧提高了拨备覆盖率?如果其它银行仿效这4家银行,信贷资源将会怎样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4期 孙庭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