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治水,我们是认真的

    《 文摘报 》( 2022年08月10日   07 版)

        疏,在篆文中由疋(shū)和  (liú)组成。疋是脚的意思,同时也表声。而  从字形上来看,像一个婴儿顺产出生的样子。

        脚步动了,婴儿出生了,都是从停滞变为通畅,这就构成了疏字的本意,即清除阻塞,使畅通。后又引申为分散、疏远等意。

        中国人在治水这件事上,实在是太有经验。西周时期的遂公盨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的实物载体。遂公盨内底有铭文10行98字,其中有“天命禹敷土,随(堕)山,浚川……”的铭文,记述了大禹削平山岗、堵塞洪水、疏导河流的治水方法。

        传说中禹的父亲鲧治水靠的是从天帝那里偷来的息壤。息壤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鲧用息壤来堵塞洪水,但治水九年却依然无法根治水患。

        禹接替父亲治水后,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凿山开河,因势利导,让滚滚大河不再横冲直撞,一路向东奔流到海,最终治服了水患。

        这就是所谓的堵不如疏,正确的引导、合理的宣泄远比一味的围追堵截更有效果。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治水的最高境界,是从“无害”到“有利”的升华。

        大约在公元前277至前250年之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在那个金属工具尚没能大规模普及的先秦时代,李冰带领蜀地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先用火炙烤山石,再泼水降温,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剥离山体,开凿水渠,最终打造出一套由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等部分组成的超级水利工程——都江堰,最终驯服了桀骜不驯的岷江。这之后的四川变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大禹治水的传说,体现的是先民与苦难搏斗的精神;像都江堰这样的超级工程,是古人疏害导利的智慧结晶,更是留给后世子孙的无价之宝。

        (《北京青年报》8.4 王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