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引爆网络,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
一
“小镇做题家”大致指的是那些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子,埋头苦读,通过高考实现人生的进阶,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使靠多年苦读,也很难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而“小镇”,则成了普通家庭或者寒门的代名词。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只是个别网友用来自嘲。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词异化成了很多人对寒门弟子的挖苦和讥讽,说他们只会考试做题,思维僵化,不懂变通,情商低,疯狂加班导致内卷,十分不体面,等等。
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做题”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总之,没有一种追求更好人生的努力可以被轻视。
二
今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5周年。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固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对普通家庭来说,高考依然是孩子改变命运最公平的途径,是社会实现阶层流动最有效的方式。也正是因为“不看面子看卷子,不拼关系拼分数”,出生“小镇”的人,通过“做题”找到了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才有了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可能。
“做题家”就意味着“高分低能”吗?显然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很多人通过“做题”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逐步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坚力量。由此看来,“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其实有污名化之嫌,暴露了一些人的傲慢和偏见,其本质上是个“伪标签”。
三
每个努力拼搏的普通人,都不应该被鄙视和嘲笑。张桂梅校长被指“填鸭式”教育华坪女高的孩子们时曾说:“她们和城里的孩子不能比,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来。”2021年,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打动无数网友:“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篇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人没有办法选择出身,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可以想见,每一个奋斗不息的学子背后,都是昼夜不息的逆风奔跑。
如果有人拿“小镇做题家”来给一个群体贴标签,犯的就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错误。因为它背后隐藏的下一步逻辑就是:当面临人生的一切不顺心、不如意,都可以归咎于你的所谓“阶层”和“出身”,刻意忽略了人的成功与失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小镇做题家”,恰恰是生活的强者,在现有资源条件约束下,他们拼尽全力攀登突围,展现出来的恰恰是“奋斗”二字。有多少大师巨匠、科技巨擘不也是来自乡村城镇,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吗?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鼓励吗?
就个体来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要学会接纳自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即便“世界以痛吻我”,也要保持“报之以歌”的拼搏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正是:出身并非结局,奋斗才是主题;生活充满彩蛋,你我皆需努力。
(浙江宣传微信号 7.18 之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