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活成曾经痛恨的那种人
“把自己当成了股东一样,没把自己身份弄清楚,最根本的还是自己宗旨意识淡薄。”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原成员、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殷勇严重违纪违法案例。殷勇把党员身份当成“装饰品”,把党性修养当成“形式主义口号”,结果,“活成了一个自己曾经痛恨的那种人”。
很多腐败分子,都有着与殷勇类似的特征,那就是丧失了理想信念,背弃了初心使命。丹石可磨,而不可夺其坚色;兰桂可折,而不可掩其贞芳。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应对各种挑战危险中。党性修养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站稳人民立场、完成自我改造的必修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7.16 蔡官顺)
莫言“打假”
近日,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个人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的文章。他对一些谣传是其本人所写的文章和诗词金句,发布视频进行打假。事实上,对于一些署名作品,莫言曾多次发微博澄清“非我所作”。这次更是对流传广泛的多篇作品郑重声明:“以上都不是我说的。”还配上了“告辞”的表情包,可见大作家苦这些假语录久矣。
假语录满天飞,很多名人名言被杜撰、被篡改后在网上流行。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孔子到梁启超、鲁迅、杨绛……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都被网上编排出的假语录所“害”。这背后,逃不出蹭名人热度、赚流量变现的功利套路。
(《钱江晚报》7.16 陈江)
“七年工资仅一万元”的背后
年过七旬的老人张某明,在四川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从事环卫工作整整七年,却仅获1万余元工资。张某明的儿子明明在外地打工,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上了“公益性岗位”,而且老人的工资也不明不白被打进了儿子名下的银行卡里,但银行卡里的钱却去向成谜。
“7年工资仅1万元”,背后是当地“套公用公”的灰色操作——基层薅了国家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羊毛。公益性岗位资金只能专款专用,不是基层巧立名目、雁过拔毛的唐僧肉。公益性岗位只能用于兜底保障特定的人群就业,不是“人人有份”“不拿白不拿”的发糖果。这是很严肃的问题,要好好查一查“公益性岗位”资金到底被谁领走了?
(光明网 7.19 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