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和工作,学会辨识真客气还是假客气很重要,否则,很可能就尴尬了。
多年前,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学习,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在横跨苏伊士运河的渡轮上,我无意中夸一个埃及女同学的裤子好看,她立刻说:拿走!
这让我很意外,问她:你裤子里面还有一条裤子吗?这渡轮上我拿走你的裤子你穿什么呢?结果,她和其他埃及女生哈哈大笑。后来,我弄明白了,那其实是一种假客气。
工作后,有一次我和同事开车在埃及南部阿斯旺附近迷了路,便向一名当地村民问路。指完路,这名村民还趴在车窗前冲我们大声喊:下来喝杯茶吧?
这让我很诧异,这荒郊野外怎么喝茶?思索之后,我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一种假客气,道谢之后离开。
后来到巴勒斯坦工作,发现这里人的客气也一脉相承。一次在加沙地带的拉法市采访,倒车时突然出现几个人主动来帮忙指挥。临走时又有人说:来家里喝杯咖啡吧?
我问当地同事,是否跟他们很熟,同事说并不认识。我说,太让人感动了,不光帮忙,还让去家里喝咖啡。当地同事说,那其实是假客气。
自此,那位加沙当地同事觉得自己有义务帮我辨识真客气还是假客气。一次采访途中开车路过另一个同事的家,他无比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让人不好推辞,这位同事赶紧说:下次下次。后来他告诉我,其实那人并不是真心让我们去他家,就是一种假客气。
在中东地区生活多年,虽然时常会遇到这种假客气,但我遇到更多的还是真客气,那种倾其所有对陌生人好的古道热肠。
一次在埃及的高速路上,车油即将耗尽,但找不到加油站,一个行车人把他车上仅剩的一桶油给我加上。还有一次在戈兰高地的一个小镇问路,一个装修材料店的老板、一个德鲁兹人径自放下自己的生意,亲自给我们带路并陪同参观。看天色晚了还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晚饭。临走前他塞给我们他家自产的车厘子,又开车在夜幕中把我们送出去老远。
(《看天下》2022年第16期 吕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