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个人生活。”美国科技创业公司员工基米·卡内西纳说,日复一日的工作、持续的疫情,正在改变她对职场的看法。
“生活才是第一位的,工作不应被带入其中。”在社交媒体上,这个24岁的女孩分享了不少类似的“生活宣言”,获得了超过30万次浏览。她说,自己反对“下班后继续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内容、制作工作计划”,希望鼓舞更多人“重新定义工作”。
到2025年,像卡内西纳这样的年轻人将占全球劳动力市场的27%左右。
21岁的美国年轻人艾弗里·蒙迪一则“职场”主题的短视频获得了5万多个赞,旁白写道:“我可以在喜欢的地方工作;我可以有无限的个人假期;老板不会时刻找我,会优先考虑我的心理健康诉求;我在家工作时,他们也会为我的健身房费用埋单。”
夸张的言论为蒙迪引来关注,也招致批评。许多人认为,她在视频里宣扬的这种生活态度是“懒惰”“放纵”的,但她并不认同。蒙迪说,希望这则视频能帮助不同年龄段的人“退后一步”,意识到生活不仅是“工作、吃饭、睡觉”的无限循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新浪潮:反对美国长期提倡的“努力工作才是生活第一要务”的观点。
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工作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人们更加渴望将一些时间、精力和生产力投入到自己身上,而不是百分百投入工作。
“人生匆匆,若不偶尔停下看看周围,你会错过很多风景。”由美国导演约翰·休斯执导的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的这段台词鼓舞了许多年轻人。蒙迪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从工作中走出来意味着生活会更充实,也会培养出很多爱好,去做些有趣的事情”。
英国《卫报》认为,“减速”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每个人都应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职场上,“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应该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年轻人亮明态度,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改变招聘策略。在美国,70%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会为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模式。
(《青年参考》6.17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