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铭
那些年探望女儿,居住在墨尔本期间,逛旧货店是我消磨时光的愉快选择。
我去的次数较多的是市中心的旧货店。十几年前,几位收藏家在一家废弃的俱乐部里设了一些摊位,售卖他们收藏的小玩意儿,没想到出乎意料地受欢迎,慢慢成了市民最喜欢逛的地方。后来,这家旧货市场搬到了大马路上一个占地900平方米的仓库里。我从路边不起眼的门面直接上了楼,发现二楼别有洞天,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货,令人目不暇接。
那里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书籍、唱片、磁带、雕塑、摆件、瓷像、玩具……还有混搭的服饰,几乎相隔了一个世纪。每件物品上栓个小卷标,注明价位、品名、年代等信息,价格比露天市场贵一些。我买过一套茶杯垫,共有12张,土黄色布质,绣了花。还买过一本黑白摄影书,照片内容是澳大利亚芭蕾舞团演员的种种矫健舞姿。
南亚拉地区主街上的老物件市场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去处,里头的旧物包罗万象。比如幻灯片大小的柯达正片、老式打字机、猫咪图案高跟鞋……黑胶唱片根据年代不同,价格在十澳元至二十多澳元不等。中国的佛雕、民国期间的盆碗、“文革”时期的物品以及中国解放军战士用过的军用水壶等都有。
旧货店里的镜框画大多为印刷品,原创画少且价贵。但那些画的框架很有特点,形状和用料各异。在塔州罗丝小镇,我买下的一幅30厘米左右的椭圆框原创风景画仅6澳币。这里的旧货店真正的古玩较少,多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一类生活用品。
当地旧货店有一类是慈善组织办的,店员是义工。一些教堂有自己的商店,所售物品来自小区信徒捐赠。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家,店内商品包括书籍、衣物、碗盆、画框等类别,价格低廉。如旧书一册1澳元,或2澳元,最多3澳元。
喜新不厌旧,是旧货店的意义,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新民晚报》6.12)